古代称呼帝王一般用谥号,为什么在唐朝之后改用庙号?

谥号和庙号有啥区别?

可能因为唐朝之后的皇上谥号都太长了,叫起来太麻烦了,所以就用庙号来称呼这些皇上。而谥号和庙号的区别就是:谥号是皇上去世后,朝堂讨论得出的称呼,取谥号的标准就是能够准确地概括前任皇上的功绩,而且谥号也不是皇上的专属称呼,有的王公大臣也有。而庙号则是皇上独有的称呼,是用于皇上去世后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谥号大概是从西周时期就有了,等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很成熟的制度,可以很好地概括一个皇上生前的所作所为。但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可能因为秦始皇不喜欢这个制度,于是谥号被废除。到了西汉时期,这个制度重新被使用,可能皇上们发现自己的行为还是需要被评价一下的。

庙号跟谥号不一样,而且起始时间也不同。它的使用起源于商朝,而且西周时期的皇上们并没有使用庙号。春秋战国时期倒是有人用,但是秦始皇后来把庙号和谥号一块儿给废除了,跟废除谥号的理由一样,秦始皇不喜欢自己去世后被子孙和朝廷评判自己的一辈子,所以废除了这个制度。一直到西汉时期,重新恢复了庙号的使用。

而唐朝之后用庙号就是因为自武则天之后,皇上的谥号越来越长,皇上们只怕修饰自己的词语不够霸气,所以拼命的往里面加字,导致谥号越来越长,有的谥号就有二十多个字,这让人咋叫!所以后来就用庙号来称呼皇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7
庙号是太庙里的称呼,谥号是官方文件的的称呼,谥号往往很长不便使用。所以有所更改。
第2个回答  2019-09-06
谥号是指地位较高的人去世后,王朝给予这个人的一个有意义的称号,而庙号只能皇帝使用,在唐朝的时候,武则天为了凸显先帝的伟大,改用了庙号。
第3个回答  2019-09-06
唐朝时期是武则天向唐高宗建言,觉得先帝的谥号“文皇帝”不足以表达他的伟大,于是改成了“文武圣皇帝”,叫起来有点复杂,所以后来就直接称庙号了,因为叫起来比较方便。
第4个回答  2019-09-06
谥号,是指皇帝、后妃、大臣等地位较高的人在去世后,朝廷根据这个人身前的所作所为给出的一个评价意义的称号,这个称号高度概括这个人的一生。起源于西周时期,分为善谥、平谥和恶谥三等。
庙号,是指皇帝在宗庙祭祀中所称的称号,只能用于皇帝,有些皇帝没有庙号,有些皇帝有多个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的商朝。一般庙号用来表示辈份,比如太祖、太宗等,也有的庙号根据皇帝的事迹和品性相关,比如仁宗、武宗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