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如题所述

  导语: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有序、合理、高效的完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是当下教育者追求的目标,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在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适当的引导,保证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正确方向,有益于课堂教育的有序、有效进行。教师的引导作用旨在调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教而言,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从学而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认真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理念。教师以引导的方式梳理课堂主线,而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合理的范围内自由发展。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1.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作为课堂主线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前就必须明确的把握教学的目标及方向。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把握住课堂的主线,将课堂教育高效的进行。要求课堂高效,教师就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明确课堂内的重点及难点,根据学生特点制作教案。知识目标定位要难易适中,兼顾课堂主体差异。吃透课标,将课堂教育完整而有梯度的进行。结合学生特点规划自己的教育途径,适当的进行强化或巩固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充分的教育资源,将复杂抽象的概念与生活化相结合,将学生带入情景之内,将抽象的思维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的世界里。提高的课堂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

  1.2高效地实施已备教案。真理总要落实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准备好的教案也应该在课堂上得到高效的实施。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一片叶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也是不同的。虽然已备教案,但是这只是课堂的大方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教案合理的做出灵活的改变,使其适用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身上。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思考方向,在不违背主线的情况下,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再此期间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堂情绪的调整,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自己的教案得到高效的实施。灵活把握课堂时间,如今的教育已经不再是老师一个人传授一整节课了,教师应该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让其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2 教师是课堂里的组织者

  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课堂在也不是格式化的思维桎梏。学生也应该摆脱众多的思维羁绊,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里的组织者,教师也需要明白学生应该有一片属于自己思绪飞舞的地方。将其强制束缚在那些条条框框当中,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而言只会适得其反。课堂教学应该是更灵活的,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教师应该留出一片空间让学生探究、自主、合作,任由其发展固有特点。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有效利用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资源空间中得到无限的发展。

  2.1组织学生去探索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并不是一个师者的口述就可以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学习的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教师不仅应做教学过程中的有心人,也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展课外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去探索收集自己身边的学科知识,也是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的体现。组织学生去探索就在自己身边的知识,将繁琐的课堂内容更生动化、具象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能动性,使得其学到的知识再也不仅仅利用与课本或者考试,使中国学生也可以做到活学活用。也让作为主体的学生拥有了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见解,使得教书与育人完美的结合。

  2.2组织课堂,培养学习兴趣。营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是要求教师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平等、理解、尊重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且切实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提供足够的空间与实践给学生相互交流、各取所长,然更多的多元化思维融入学习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一个生动诙谐的课堂气氛,总是不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以小组讨论、辩论会、亲自动手实验等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更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不断深化课本上的知识。将实践与理论结合,深化教育发展,促进教学共同体的发展。

  3 教师也是课堂的一份子

  教学时师生之间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作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也是整个课堂的一部分。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并非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能够接受来自四方的意见。而教学主体的意见则是课堂教学中最根本的部分,要懂得他们的需求,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给予。在引导及给予的过程中,参与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够从最根本上提高课堂质量。

  3.1 换位思考。分享是彼此之间的沟通,而非一味的灌输。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看待世界。体恤学生的真是情感,懂得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共建师生之间的一种互信关系,尽量做到良师益友,与其在探索与发现中共同成长。在平等的对话当中,不断地发现不足与启发自己的思维,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积极参与进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活动中,懂得倾听。构建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从情感上主动积极地融入到高效课堂之中。

  3.2 勇于承认错误,共同探索真理。这是一种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敢于在学生的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作为一个老师,仅仅应该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教育做人的品格和道理也至关重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教师难免会存在一些过失,当学生指出时,老师应该勇敢坦诚的承认错误。与此同时,这样也能拉近彼此内心的距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的融洽、和谐。

  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 ,教师的课前准备。

  1,备课要考虑哪些因素:

  (1)备课要充分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要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一切活动都要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备课要把这节课的知识放到整个初中阶段来解析。这节课的知识在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里处于什么地位,和前面学习过的以及将要学习的知识都有什么关联等等。并参照资料和生活,对教材进行整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外延和拓展。由皮亚杰的构建理论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总是在利用已知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了解认可之后才会接纳,而后才是重新构建。这样在分析教材时就该注意能不能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完成学习,能不能为以后的学习留下线索,能不能把知识外延和拓展等。

  (2),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是备课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我们不难发现,人人都有需求,作为学生也一样,渴望理解和尊重,只有学生的期望和自我期望获得了满足,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才会投入的去学习。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偶然性的表现,同时在课下要以朋友的身份积极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备课时注意把教材知识和这些元素结合,积极调整教法,制定相应措施尽力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3),了解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

  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为了设计难易度相当的问题,问题太简单,学生会不认真,漫不经心;太难,会打击学习的信心。了解学生水平是为了思考课堂教学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根据学生的水平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这样做在涉及应用性问题时会带来方便。

  (4),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 。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合作交往、创新、选择、语言表达、抗挫折、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教班级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应达到的合适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和设计问题。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有多种类型的,有的擅长通过图形获得知识,有的擅长通过语言的叙述获得知识,有的擅长通过体验获得知识等等,智力类型的不同,导致对知识的接纳方式的不同,但是很多教师不了解这些,一味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理解的困难。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是为了在课堂上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教学策略,采用尽可能多的方式展示问题。

  (4)了解社会环境。

  一个教师不能只埋头教书,因该关注时政,关注身边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的各种现象,并把这些元素设计到课堂问题中,运用到课堂中去,让课堂充满时代的气息。

  (5)了解相关学科的情况。

  在数学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课前一定要查阅并掌握,这样才能对问题更透彻的进行分析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6),如何在黑板上板书,板书那些内容等

  2,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设计问题要考虑问题的情景和内容。问题的针对性要强,围绕重点和难点,题干表述要清楚,简单扼要,含义明确,图形要正确。难易要适当,要有层次性,即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设置问题的情境要新颖,形式要多样化,不落俗套,既要有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达到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目的,不能陷在“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能不能” 这样的态度性的问题里,这样的问题缺少引发思维的内容,限制学生的思考,学生依然是在被动接受,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要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一节课的问题设置要环环紧扣,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使教学始终在高认知的状态下完成。

  3,制定教学策略。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应该为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方法所局限,应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学情的不同,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模式和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

  一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启发法、归纳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可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多种综合运用。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节,我在导入阶段采用了讨论法和归纳法,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运用四边形元素的作用,讨论利用了四边形的哪些特性。接着采用启发和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先要求要求学生分析性质里面包含的条件和结论,然后点拨学生:性质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学习过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这样的方法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性质叙述的是构成四边形的线段间的关系或者角度间的关系,以前学习过的三角形全等等内容涉及到这些,通过对比条件,自然也就想到了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多种方法的综合和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2)教学媒介的利用。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粉笔、黑板、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 dvd机、计算机等等。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学案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声光电的形式更形象的表达问题,学案教学可以节省去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最大化的利用时间。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一是根据学校的条件,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例如对课堂上生成性问题的讨论和组织就离不开黑板的即时记录和展示的作用。

  (3)教学流程的安排。

  一堂课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堂课该怎么展开教学,先学习什么,后学习什么。

  (4)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在课堂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包括师生间互动,学生间广泛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试卷测试、实践活动、实验、学生展示、自学、课堂练习等等,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如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讨论可以是分组的,也可以是师生间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将这种学习模式延伸到课堂之外,课下同一小组的学生间可以相互帮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主,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有所得。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我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设计了一道实践性的问题:如何选择电话套餐节省话费。要求学生课前分组调查通话时间,固定电话的收费方式、标准。而后在课堂上分小组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由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取里面涉及的量,并根据这些量的关系构建一次函数,然后让学生讨论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哪种方式比较省钱。这个问题牵涉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以及生活的利益,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只有和生活联系,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才能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才能让学生有效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二 ,学生的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的知识,同时对本节知识要用到的以前的关联知识进行整理,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课前,我是这样给学生要求的:预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把以前学习过的可以解答线段数量关系以及角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这些的总结利于学生做好知识储备,打开学生思路。如果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查阅。也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要学生思考,为课堂的展开留下线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