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文笔为什么最差?

如题所述

我敢赌一个月的伙食费,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压根没像现在的那些西学专家想得那样多——什么恶毒的政治隐喻,什么牛魔王被绿了的之类的,不存在的。

因为吴承恩的文笔让我不敢相信他居然能有这么深的思想层次

一般我们评价四大名著的笔力,是这样的顺序。

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

曹雪芹的笔力为什么最高?

就凭他会写人物吃饭?

这个我们以后再慢慢分析。

我们用吴承恩最喜欢的事来跟曹雪芹做个对比——写诗

不好了,师傅要作诗了

咱们就不提吴承恩的诗和曹雪芹的诗谁好谁坏了,反正明眼人看得懂,不懂的多说无益。

我们就从写诗的尬与不尬上说两句:

整部红楼的诗句,可以说基本上每一句都符合人物特色,而且该写诗的场合才写,不该写诗的时候,绝不会像西游一样突然来一句:这正是然后尬出一首诗来,这些尬出来的诗,往往还都是些禅宗道学的类似偈语的诗。

正如钱钟书点评两宋道学家的诗一般,全不见王摩诘诗里的那种禅趣,反倒通篇是说教了。

你看游大观园的时候,题名拟联正到浓处,忽然就散了,但读者反不以为突然,恰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若真让人把整个院子逛完,全部拟联定名,反有些冗长了。

又如文中的许多灯谜诗谜,出而不答,更有一种趣味。

反观吴承恩的西游记,可能是个人履历的原因,吴承恩的书里老干体盛行。

许多诗词通篇删掉,其实也完全不影响行文,而添上这些诗文,也并不增加行文的趣味——尤其是他们给自己的定场诗乃至兵器的定场诗。

当然,偶尔有些诗文也是不错的,不然也进不了四大名著,譬如木仙庵三藏谈诗一段,电视剧版保留了下来,还去芜存菁留下了一首好诗。

当然,不是那句雨润红姿娇且嫩。

好吧,说回吃饭的事。

既然说了吴承恩是老干体,那他读过的书其实很不少,写出来的文章也的确很有才学——只是完全吸引不了读者啊。

譬如写安天大会,那本来也是一场仙佛大聚,能趁机写出诸人特色,搞铺垫埋伏笔,但是写出来的却是一场在职老干部联欢会。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如来领众神之托曰:“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果好会也。有诗为证,诗曰:

宴设蟠桃猴搅乱,安天大会胜蟠桃。

龙旗鸾辂祥光蔼,宝节幢幡瑞气飘。

仙乐玄歌音韵美,凤箫玉管响声高。

琼香缭绕群仙集,宇宙清平贺圣朝。

众皆畅然喜会,只见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毛女,飘飘荡荡舞向佛前,今是我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颗奉献。”真个是——此处尬诗一首佛祖合掌向王母谢讫。王母又着仙姬、仙子唱的唱,舞的舞。满会群仙,又皆赏赞正是——此处尬诗一首王母正着仙姬仙子歌舞,觥筹交错,不多时,忽又闻得——此处再尬诗一首寿星又到。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特具紫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诗曰:此处又尬诗一首如来欣然领谢。寿星得座,依然走?ご??V患?嘟糯笙捎种撂鼐呓焕娑?颗,火枣数枚奉献。”诗曰:此处还是尬诗一首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

想来这个桥段倒也不是吴承恩道听途说而来的,而是他亲身参与的一些干部联欢会。

不信您想想,老百姓讲故事像这样描述下天宫联欢,孩子们早就睡着了,还听什么故事。

至于说吴承恩的文笔差,还体现在非民间传说部分的整理,比如每个妖怪的伏笔。

前面十几个妖怪还好,后面的伏笔方式几乎都是反复使用前面的几个套路——这也说明老干体的一个基本问题——想象力缺乏。

大家可能不高兴了,西游记还缺乏想象力呢?

可我说的是吴承恩在获取素材后的加工,很多想象力爆棚的地方,可不是吴老爷子原创的啊。

从桥段重复率而言,《红楼梦》的桥段重复率最少,虽然剧情类似,但可以说是餐餐有差别,顿顿有分较,大多数都是暗藏伏笔的。

《水浒传》桥段重复率较少,包括每次打斗、聚餐,尤以金圣叹改编的版本为佳——而且一定要配着点评看才好吃。

有时候想想,《水浒传》的评分这么高,或许真的多亏了金圣叹的加持。

一般其他队友说西游记文笔不好,最后总会回归到欲扬先抑的套路上,并称:虽然西游记的文笔不是最佳的,但是他内藏玄机,讽刺现实,并开始扒出来一系列的什么细思恐极的梗,以证明吴承恩埋下了如何深的梗。

然而我开篇就用了一个月的伙食费打赌了,这种事不存在的。

事实上,同样的逻辑在红楼里有很多前辈大师在搞,什么蓼汀花溆,什么怡红快绿等等。

但是用在红楼上,我原意将信将疑,毕竟曹雪芹的文笔高,能藏这么多伏笔也值得商榷。

可你非要说吴承恩也有这么多伏笔暗线,那我就要考量考量了。

譬如诸葛亮和曹操写信聊天,你说这信里藏着什么唇枪舌剑,牛顿和爱因斯坦写信聊天,你说这里面藏着什么高深的科学理论,这我都信。但李逵给张飞(演义)写信聊天,你说他俩这信里藏着什么玄机,你能信?

(可能张飞回信里的书法会不错)

当然了,吴承恩的水平比起李逵高出一百个郭敬明,只是还不足以让我相信里面能藏那么多的梗。

那么问题来了,我先把文笔一顿批,又说包袱不够多,这篇明显要欲扬先抑的文章最后到底要说什么呢?

总不可能最后说要把西游记踢出四大吧?

不急,我还没说今天要说的这顿饭呢。

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唐僧在女儿国外被蝎子精抓走——这一回和女儿国那一回,俱有许多神奇的伏笔,将来有空跟大家聊聊。

今天单说蝎子精要跟唐僧吃饭的这段

对比蝎子精,女儿国王可真不错

那怪将一个素馍馍劈破,递与三藏。三藏将个荤馍馍囫囵递与女怪。女怪笑道:“御弟,你怎么不劈破与我?”三藏合掌道:“我出家人,不敢破荤。”那女怪道:“你出家人不敢破荤,怎么前日在子母河边吃水高,今日又好吃邓沙馅?”三藏道:“水高船去急,沙陷马行迟。”行者在格子眼听着两个言语相攀,恐怕师父乱了真性,忍不住,现了本相。

这一段算是整部西游记里打哑谜打得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我们慢慢看。

蝎子精要三藏劈破肉馅的包子给她,这里是一个微妙的暗示。

唐僧说:不敢破荤。

这是典型的一语双关,也算是巧妙回复了蝎子精的求爱。

女怪话里有话,又问:那你前几天在子母河喝了河水怀了孕,后来堕了胎,难道不是杀生?喝了那能怀孕的河水,难道不是破荤?

至于后面邓沙馅的包子,就是豆沙包,这里是调侃,前两天还吃荤呢,今天装什么吃素的?

唐僧在这里的回答则发挥了古人避而不答转移话题的高境界:水高(膏)船去急,沙陷马行迟。

但转而一想,又有点一语双关的味道,描述自己身不由己的遭遇,再次委婉拒绝蝎子精。

正因为小说中有着这样的处理与加工,加上将来要说的女儿国之类的伏笔,让西游记在文笔不佳,伏笔不深,还被拖沓的剧情、繁琐的对白减分,以及老干体盛行的干扰下,硬是在四大名著里站住了脚——而不是靠着什么神魔玄幻的创意或者所谓细思恐极的留梗。

当然,小说中很多神魔桥段也是有吴承恩原创的,这可不能抹杀了。

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心拒绝的唐僧,却给了孙悟空“恐怕师傅乱了真性”的暗示呢?

作品转载自知乎,作者萧楚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30
你有本事自己写西游记,你能写好诗吗?你能描绘情景吗?你能写出菩提祖师的人物吗?你能把孙悟空的神态动作描写全都给描绘出来吗?自己文笔不好,还说吴承恩文笔不好。那是你看不懂,不是文笔最差!!!
第2个回答  2019-08-16
《西游记》的笔触由社会层次转到人性层次,由反映社会问题,社会矛盾而转向透视人性的矛盾,人性的优点和缺点,文风也由面向社会时往往不能避免的紧张,严肃一变为面向自然人性时的轻松活泼,由严峻的社会批判一变为对人性的轻松调侃,由向外的横眉冷对 到向内心的温煦的自我观照,道德的意义退化了,精神品质的一面凸显了。 《西游记》在语言上可能比不上水浒传,但在见识上,在观念上却似乎又在之上。
第3个回答  2020-12-27
谁说差的?文字相当精彩。如下: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说他的诗是老干体,正好紧跟着就有描写水帘洞的五律诗,写得很好啊,如下: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这可不是老干体。看来说他文笔差的,也就是故作惊人之语吧。都别瞎评了。
不过话说当今的诗坛,老干体确实很吃香。
上边的部分是2019-09-07 发的。后补:现在感觉,文字上是比红楼要逊色些儿,但也只是个相对比较。这也不必找为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