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分享 | 制度理论 (institutional theory)

如题所述

深入解读:制度理论:为何组织行为如此趋同?


制度理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现象背后的奥秘:为什么在相同领域内的组织往往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其核心观点在于,组织的结构和流程并非单纯追求效率和预期目标,而是倾向于获得持久的稳定意义,这被称为“制度同构”。


起初,组织形态差异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制度理论强调,制度是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包括法律、规则、习俗、专业规范等,对组织施加着深远影响,如强制性、模仿性和规范性三种压力:



    强制性同构:源自提供关键资源的实体,对组织产生约束。
    模拟性同构:组织在不确定时,倾向于模仿其他成功的组织模式。
    规范性同构:遵循教育、职业网络和专业标准,塑造组织行为。

新组织形式并非源自未被利用的资源,而是社会认可和规范塑造的结果。合法性,即组织行为被社会接受的程度,决定了组织能否获得资源和生存能力。制度理论关注三个层面的影响:个体层面的无意识遵循,组织层面的传统支持,以及组织间层面的社会期待。


制度学家尤其关注那些非经济或技术驱动的组织结构,如因传统而保留的供应商。当一项行动“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而成为惯例,便进入了制度化阶段。尽管如此,迪马乔和鲍威尔的观点曾被误解,他们认为组织在制度环境下的同构是被动的。然而,迪马乔强调了组织的创新力量,即“制度创业”,使研究重心转向组织如何主动改变环境。


组织面对制度压力时,可采取从默从到反抗的各种策略。制度创业家则通过创新来塑造组织的未来。新制度理论家的研究更侧重于合法性和“理所应当”的组织结构,这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对类别、语言、工作和美学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关注结构与代理关系的争论、顺从与一致性对绩效的影响以及多样性对组织趋同的影响。测量变量如职业承诺、子公司绩效和可程序化程度等,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动态过程。


对管理者而言,制度理论提供了一把理解组织同质性的钥匙。组织的相似性源于对已确立合法性的遵循,管理者需要警惕盲目跟随的风险。为了推动创新,管理者需勇于挑战既有规范,作为制度创业家,他们需要具备承担风险的勇气,去尝试未经检验的新方法,尽管这需要对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有所考量。


总结来说,制度理论揭示了组织行为趋同的深层原因,提醒管理者在追求一致性的道路上保持批判性思维,以及寻找创新和变革的可能路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