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写天上的街时的时代背景

如题所述

天上的街市》作于1921年10月1日,那时郭沫若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但学习这首诗不需要介绍背景,可以把它当做写景的诗来读。本诗的重点是感受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在提灯夜游。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之处,如,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写道:“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来收入《星空》集。
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书法事业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发展。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兰亭论辩中的数篇论文,无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一生大风大浪中过来的郭沫若,在其书法里头,充分表现出其大学者、大文豪风范:每幅作品,无论长篇巨制,抑或短笺小札,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没有犹豫与迟疑;书写内容多自作诗词,无论旧体新体,都富有时代气息;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郭沫若学习书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穷年专于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2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写道:“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来收入《星空》集。
推荐于 2018-04-06
查看全部4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郭沫若写《天上的街市》时的时代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例如,他在《仰望》中写道:“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黄海中的哀歌》中写道: “浪又浊,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险恶的风浪,没有一刻的宁静,滔滔的浊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我要几时候,才能恢复得我的清明哟!”他在五四高潮时期对祖国的憧憬陡然归于破灭,诗人的一度兴奋激动陷人了苦闷伤感,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写道:“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后来收入《星空》。 OK?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6
时代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写道:“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来收入《星空》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12-05
时代背景:
《天上的街市》作于1921年10月1日,那时郭沫若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但学习这首诗不需要介绍背景,可以把它当做写景的诗来读。本诗的重点是感受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在提灯夜游。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之处,如,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第4个回答  2006-12-07
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书法事业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发展。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兰亭论辩中的数篇论文,无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一生大风大浪中过来的郭沫若,在其书法里头,充分表现出其大学者、大文豪风范:每幅作品,无论长篇巨制,抑或短笺小札,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没有犹豫与迟疑;书写内容多自作诗词,无论旧体新体,都富有时代气息;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郭沫若学习书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穷年专于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