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悬棺是怎么回事,蕴藏着古人怎样的智慧?

如题所述

我们历来都说,中国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谓是“地大物博”,尽管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物博”这个词不一定准确,但“地大”是毋庸置疑的,而正是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众多的民 族,由此也造成了不同的地区,有着仪式各不相同的丧葬习俗。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被誉为千古之谜的“悬棺葬”了,即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其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 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

由于“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所以主要盛行于贵 族中,而“悬棺”一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 “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如今在 各地发现的“悬棺葬”,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

比如福建武夷山地区的悬棺,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春秋、战国之物,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 麻、苎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而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

尽管悬棺葬式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令人无法解释的困惑之处,比如说,远古时代的先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装有尸体和随葬物品,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的呢?

唐人张鷟在《朝野佥载》中,曾记有古人在临江高山半山腰间开凿石穴安葬死者的情形,办法是从山顶上放绳索把棺木吊下来,一九七八年,福建省博物馆曾使用这种方法,用辘轳自山顶上放下钢绳,从武夷山白岩洞取下一具完整的船棺。

不过,今人所实践的吊置棺木之法,并不能解决古人置放悬棺过程中的所有细节问题,比如怎样在崖壁上凿孔并打入木桩搁置棺木,用什么办法才能把棺木勾拉到预定的位置上,其困难之大均难以想像,更何况三千年前的古人,怎么可能拥有足以吊起数百公斤重量的钢绳呢?

清朝许瓒曾《东还纪程》记载,湖南常德沅江流域有一“倒水岩,石皆壁立水滨,逶迤高广”,壁上凿有十个洞 穴,下临绝壑,其中有个洞 穴内藏有五具棺材,“旧传为沉香棺”,如果理解为是沉香木制作的话,其分量之重自然又过于一般木棺。

这样重的东西,又是怎样把它抬升进壁穴里去的呢?许瓒曾向当地人请教,而当地人也只能提供先人的传说,据讲是趁沅江涨水时由“健鬼引絙而上”, 如果此说属实的话,那么,就还存在着一种与从山顶上吊下棺木正好相反的办法。

这种办法即是利用水位抬高,以船载棺而将之运进预先看好的天然洞 穴,或是人工凿成的崖窦里,等水位降低以后,便有了石壁悬棺下临绝壑的奇特景观,此外,还有人根据在四川珙县、兴文和贵州松桃等地悬棺葬遗存的考察,认为也存在着古人架设栈道升置悬棺的可能性,但不管如何,远古先人的智慧的确不容小视,甚至在某些方面令今人也是自叹不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