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中的宋代点茶到底多复杂?最正宗的步骤你知道吗?

如题所述

宋代点茶到底多复杂 ?以下是小编的一些总结:

1、首先是焙炙茶饼,敲成小块,碾碎后研磨到极细,罗网过筛,收纳到茶盒中。煮水候汤。焙盏,即加热茶盅的意思,可以使茶未更好地悬浮起来。焙盖后将约重一钱七分的茶粉加入到盏中,开始正式点茶。

2、先加入少量的沸水,将茶粉调成糊状,这一步谓之“调膏”;然后一边加人游水,一边以茶笑击拂茶汤,打起持久不散的茶沫;然后将茶盏置于漆器盏托或者相同材质的盏托之上,呈敬给客人或者自己饮用。至此,一套完整的宋代点茶流程结束。

看起来只有警婴数行字,可是要想行云流水、完美地呈现一盏点茶一作品绝非易事。

3、点茶的泡沫有个专门的叫法“沫饽”。按“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五之煮》所述:“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日沫,厚者日待,细轻者日花。

在宋代如何判断一盏茶点得好不好呢?主要有两点,其实都和“沫停”有关:其一,看汤面是否鲜自,沫侍越是洁白,越为佳茗,以纯白为胜,其次农序为青白、灰白、黄白;其三,看沫停“咬盏”的时间长短,也就是茶汤上乳白色泡沫留存的时间越长,水纹露出时间越晚越佳。

宋代文人雅士之间,还十分流行“斗茶”。何谓斗茶?除了上面所述,考验点茶时沫饽洁白程度,咬孟是否长久之外,还有一种更高难度的比拼方式,便是斗“茶百戏”据宋人陶谷所著的《茗莽录》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典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茶百戏”又被称为“分茶”“水丹青,,是指通过技法在茶汤面上"幻化”出图像和文字。其方式有两种: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用茶匕。与后世的茶匙相仿,蘸水点在汤面之上,也就是相当于以茶匕为笔,以茶汤沫傅为纸,在其上作画、写字。

4、而另一种分茶就厉害了,点茶者一手提壶注汤,通过手法控制水流的力度和势度,另一手特盛,晃动配合。这般妙趣横生、意蕴盎然的点茶法,为宋人的茗茶时光增添了很多高雅情致。可谓是好景如云烟,应该珍惜眼前光阴。

这正是:生成盏里水丹青,巧面工夫学不成。欲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5
点茶,是中国传统沏茶方法之一,根据当前的考古、文献资料来看,其出现时间不晚于唐末五代,盛行于两宋(公元960年~1279年),明代泡茶法盛行后,点茶法式微,在中华大地几近失传。中国茶饮在宋代最为盛行,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大观茶论》,此书成为关于宋代点茶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流传后世。《大观茶论》记载:“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宋代,盛行点茶法,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普及,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饮茶的风俗也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和唐代的煮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点茶,也常用来在宋代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第2个回答  2022-07-15
宋代的点茶是十分复杂的,首先需要将茶浸泡好之后等待客人来进行品尝,在客人选择茶叶之后,再由专业的人员进行上茶,上茶之后还要得到客户的回复才能够退下。
第3个回答  2022-07-15
是先要把茶给泡好,然后在摇晃三四下之后再放到铜壶里面,等待几分钟之后再开始倒茶。
第4个回答  2022-07-15
首先你得先选好茶,选完茶之后再装到茶具里面。之后再选择一个地方再去点茶,而且你的手要抬高一点。你可以去看一下这个步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