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如题所述

一、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用语缺乏规范性与教师乱用教学语言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备课不完备,对教材中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弱的情况,导致上课过程中运用的授课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准确,难以进行仔细推敲的情况。还有一些语文教师讲课时语速不当,过快过慢都影响同学对于知识的吸收。部分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口头禅较多,口语化严重,对知识点的表述十分啰嗦,使同学对课堂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上语文课。有些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发音存在问题,不能给同学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还有些教师讲课用语条理性不强,重复、跳跃情况时常出现。以上原因都可能导致语文课堂效率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

教师话语权指的就是教师说话的权利。在学校里自然有符合学校规范的用语,然而当下许多教师用语却缺乏规范性,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甚至缺乏分寸感。经常出现语言暴力或者语言霸权主义。比如:“你这个笨蛋、你傻啊、你有病啊”等,甚至存在变相体罚和侮辱同学,不仅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还给学校文明教育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语言霸权主义主要变现在很多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想法去评价同学,这个同学好,那个同学不好或者主宰着话语权,比如说课堂提问同学的回答与教师目的不同,教师就会强行切断同学回答或者说教师占用了整个课堂独白,同学参与很少或没有参与等。

(二)教学语言的运用针对性弱

当前的教育方式还是应试教育,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必定会给教师施加升学率的压力,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更加注重同学的成绩,对其他方面的关注程度必定会降低。许多同学认为教师的授课过程就是知识点的填塞过程,没有顾及到同学的差异,没有将同学的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考虑在内,讲课的目的就是分数,授课语言平淡无味,没有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没有考虑到同学的兴趣所在。其实,在语文课程的授课中,当对散文内容进行讲解时,应当充分考虑作者情感,教师应结合时代背景与现实情况生动自然的讲述课文内容;在讲授诗歌课程时,应将关注点落在风格、题材、语法应用方面,注重节奏的运用,用专业的诗歌语言讲授课本内容,而不是让同学枯燥的背诵与抄写知识点。总而言之,语文教师的授课语言不应当一概而论,应当结合所讲述内容的特点有目的性的调节自己的教学用语,给同学展示最专业的语文教学方式。

(三)教学语言缺乏实效性

据调查,很多同学对自己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提出质疑,认为其上课仅充当着语文知识与讲解教材的搬运工,只是将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复数,没有添加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学认为,语文老师在课上的语言总是重复,缺乏新颖性,每堂课讲述的内容有很多重复的,严肃呆板,没有紧跟时代特点,让语言充满美感与时代气息,同学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近期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在语文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强制灌输、自己讲自己的、不顾同学的教师渐渐消失了。教师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同学身上,然而,对同学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那些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身上,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关注程度还有待提升。语文课堂成为了教师与优等生的互动平台,学习热情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还是难以融入到课程的讨论学习中。

在课堂提问环节,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时效性缺失情况也多有体现。教师有时为了提问而提问,一堂课下来,就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有些教师提问内容相当简单,同学的思考根本难以发挥出来;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高深,同学想回答却没有入手点;有些教师的提问缺乏层次性,只能让一个层次的同学有话可说。语文课的教学语言没有特点,缺乏个性,丧失美感,教师又针对性的对待同学,课堂就会失去应有的时效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告诉我们:语文学科既不应该上成单纯的语言课,也不应该上成单纯的文学课,而应该是两者的结合,不可偏废。实际上,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思想性人文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连基本的语言文字的识记和应用都没掌握住,何谈对思想的教育和文学性的鉴赏?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而目前,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上成了文学分析课、人文课,使得语言文字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陪衬。对其工具性的忽视,使语言文字教学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困扰,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人文课
过去一个时期,语文界对语文的性质一直有争论,争论的负面结果就是,哪种观点占了上风就偏重于哪方面的教学。例如,此前的十几年,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语言文字教学,文学性在其中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读课文。上课着重对文章的段落划分、段意概括、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分析。在绝大多数教师心目中,不管是采用讲授式,还是启发式,最终就是要达到让学生理解并归纳出课文中心这个目的,一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中心思想, 似乎就是读懂了文章,思想受到了教育,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出于这种模式,生字生词属“扫清障碍”之列,教师处理字词是为了便于讲解文 章,理解人文,而不是利用语境帮助学生学习这些字词,并有选择地延伸到语言应用中去。对于语句,则是和理解中心有关的才作讲解分析,而这种讲解分析也只是为归纳中心服务的,并没有从语言应用的角度,结合语境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语文课很少引导学生感受、学习那变幻无穷,多彩多姿的语言,而是一味以图解文章中心为己任。目前,尽管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可能由于惯性作用,更由于语言文字教学的琐碎、枯燥和缺乏具体可造作性,再加上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偏重文学性的现象仍很严重,对语言文字应用这一部分仍然重视不够。
二、高考导向存在负面作用
以前的高考,常考到字音字形词语和句子的识记应用,可是,许多反对意见认为这些东西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不能体现所谓的能力。于是,随着高考的改革,语言应用方面的试题越来越少,文章分析方面的试题越来越多。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使得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然侧重文学性教学,较少涉及语言文字教学。尽管有一本专门的教材《语言文字应用》,可是,因为高考较少考到这些内容,实际教学中这一部分花时间很少。
三、教材的编写体系仍然需要改进
过去几十年我们用的都是文选式教材,新课标尽管增加了一本《语言文字应用》,但是,大多数教材仍然是文选式的。文选占去了教材的绝大部分篇幅,分析课文自然成了语文课的主要内容,传统陈旧的读解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再者,这一本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教材由于过于集中,在高中六个学期中往往只用不到一个学期就学完了,没有时间保证对此模块的不断研习并形成应用能力。
另外,现行的教材听和说的训练也少之又少,这和现代社会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格格不入。大家都认为“听说读写”不可偏废,为什么一教起书来,就走了样,毛病就出在没有相应的可资使用的教材上。
四、社会上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现象对学生影响
第2个回答  2020-10-07
存在问题:在幼儿园课程中.看图讲述活动内容少了.类型也少了。虽说发散思维的环节在不同年龄的看图讲述中都有明显体现.但围绕图示有序地、相互关联地讲述的要求被降低了。这和教师对看图讲述价值取向的理解有关。

对策:看图讲述需要幼儿仔细地观察图示.联系已有经验有序地进行表达。不同年龄的幼儿对图示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所以在讲述策略上不能干篇一律。

在小班.宜以摆图、添画的方式与幼儿进行边问边答边摆图的推进式互动.在过程中形成画面.让幼儿针对图示的变化学习一一对应的讲述。这样做的好处能保证幼儿对画面的有意注意.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和幼儿互动。

在中班.宜对幼儿进行描述为主的语言训练.相应地提供内容丰富、角色形态夸张、角色间有动作联系的图片.让幼儿在观察中寻找自己的切入点。在幼儿表述时.需仔细倾听.及时提取幼儿表述中的语言元素.如好听的词、比喻句等.组织其他同伴欣赏、学习。这样既让幼儿有生生互动的机会.又让幼儿感悟自己的成功.增强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至于大班.应更多地考虑看图讲述的内容.注重关联性、完整性;类型上.注重多样性.除一般看图讲述外增加排图讲述、问题讲述等;方式上.增加小组合作讲述。目的就是让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事情可用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思考方式.有关联地完整地表述图片内容.发展幼儿观察、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语言表现能力。指导过程以幼儿自己的表述内容为实例.引导幼儿有意识地使用比喻、拟人、对话等技巧.提升连贯讲述的能力。

二、故事教学活动

存在问题: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偏向于为主题服务.故事自身的文学美感考虑欠缺。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社会性教育的价值.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文学美感对儿童的熏陶价值.往往一个故事只用一个课时。幼儿难以真正理解故事角色的个性.也感受不到文学的美感。有的教师故事一讲就马上进行一连串的提问.幼儿对这些问题会感到非常迷茫. 因此降低了幼儿听故事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不看教学活动类型是否需要.缺少对故事内容的分析.尤其是文学表现技巧的寻找和学习.急于追求外显的动作表演.致使幼儿的故事表演比较僵硬;还有的教师忽略了故事教学具有声音艺术的特征.讲故事时声音平淡.缺乏感染力.常常依赖于故事磁带.甚至拿着故事资料书读故事。

对策:选择故事时要考虑为主题服务.更要考虑故事的文学性.还要注重幼儿年龄特征.不同年龄的幼儿对故事的偏好也有不同。
第3个回答  2020-10-07
语言教育是指任何语言的教导行为与学习行为,其内容涵盖文字形态、语音、语汇、语法、听解、会话、阅读与写作等。 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遵循语言运用情景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等六个原则。
第4个回答  2020-10-07
语言教学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就是发音不标准,吐字不清晰,会让人产生歧义,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有些人在语言教学中带有浓浓的地方口音,垇口,容易把人带偏,产生误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