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税收是一年两次,还是一年一次,还是一月一次

想知道这方面的信息

这个要看是明朝的前期还是后期。明朝前期,税收制度承袭唐宋,唐朝的杨炎把租、庸、调改为"两税法"一年收两次税,所以明朝前期一年收两次税;到了万历年间,张居正搞"一条鞭法",一年只收一次税,而且从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就更简单了。当然,这个都是理论上的,地方上怎么摊派这里不讨论。
明朝的税收相对而言还算轻的。明朝的商税原先是30取一,也就是3.3%。后来明朝皇帝与内阁考虑减轻国用以减少百姓负担,万历时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这算是照顾弱势群体吗?农业税在洪武初原先有三至四斗,后来民田税收减为每亩一斗米,约18.9斤。官田为一至三斗多一点。人民税收少,也跟明朝的政府机构精减有关,但发生战争时费用大量不够,崇祯国乱时期,为求一点兵费,皇帝几乎四处求告。万历年间最好收成时全国财政一年有200万两白银,还是张居正改革搞下来的。明朝万历时总人口约6000万,人均每年负担国家税支0.033两白银,约人民币22元。当然这些都是官方的数据,各地胡乱摊派不算,甚至皇帝也亲自出马。明朝的万历年间,支出日益增长,需要增加财政收入,于是到处横征暴敛,曾改“三十税一”为“什(+)一”税,并在万历二十四年派出宦官,四出征商税、矿税。当时的北京,主管密云的税监王忠和,主管芦沟桥的税监张晔,大举征商税,使税额猛增到10余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明朝前期一年收两次税,税收制度承袭唐宋,唐朝的杨炎把租、庸、调改为"两税法"一年收两次税 ;到了万历年间,张居正搞"一条鞭法",一年只收一次税,而且从实物税改为货币税.
 明代财政税收制度设计和安排:
  明代的内库很是有名,明代中后期,因为屡屡征战,军事开支骤增,国库资金收入远远不能应付其巨额开销,屡有大臣上书要皇帝从内库支取费用以供国用,但皇帝总是很不情愿,宁可向人民加税来弥补入不敷出的国库,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私产”拨出来。这个小金库收入不菲,又因为皇帝本人过分吝啬,向来为史学家所诟病,以为亡国之祸。
  其实明代建国伊始,只有内库,内库即国库。
  在正统七年,设立了户部的太仓库,现代正意义的国库正式成立。太仓库专门是用来存储金银,所以又叫做“银库”。太仓库建立后,就有了国库和内库的正式区别。
  明帝国财政的管理是分属多个政府结构的,户部只是其中之一。财政管理制度取决于帝国的政治制度。
  开支方面,其最大的特点是宫廷开支与公共资金严重混淆。这是明朝家国一体化的政治制度造成的。
第2个回答  2009-09-11
前期是一年一次,晚期是天天要交
第3个回答  2009-09-12
通常都是一年一次
第4个回答  2009-09-11
税种、政策变化很快、很复杂,建议你还是查下正史资料。在这里是问不出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