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税收收入为什么比宋朝少得多

如题所述

毫无疑问宋朝的财政收入比明朝高。但财政收入与国家总体经济是两个概念,比如我国财政收入大约是gdp的20%。日本占其gdp的10%。具体涉及到单位换算,宋石是67dm3,明石100dm3,明米价两石一两,宋前后变化很大,宋初便宜,但宋末就贵了宣和二年,诏六路封桩旧盐数输亿万,其听商旅般贩,与淮、浙盐仓即今盐钞对算。四年,榷货务建议:“古有斗米斤盐之说,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时盐价斤为钱六七十;今米价石两千五百至三千,而盐仍旧六十。---宋史食货志由上可知徽宗是米价已经2.5贯一石,考虑到宋初到南宋国家税收的飞速提升,我想米价确实不断提高也是合理的,我把南宋米价定在2贯一石。宋的1.6亿贯=160000000/2*67=53.6亿dm3米明朝税收巅峰是永乐(吐槽一句,朱元璋某年觉得税收够了,或许爱惜民力,或许其他原因,所以给税收定了额,所以明朝除非皇帝加其他税一般税收只会比洪武少不会多,朱棣靠的是开疆扩土增的税收)永乐中,既得交阯,以绢,漆,苏木,翠羽,纸扇,沉、速、安息诸香代租赋。广东琼州黎人、肇庆瑶人内附,输赋比内地。天下本色税粮三千馀万石,丝钞等二千馀万。(区粮3500万石,丝钞2500万,明朝税收折算是2石米1两,丝1匹1两,其实所收很杂,但是我大致上这样计算了)明=(3500/2+2500)万*100=42.5亿dm3所以明朝的政府收入不如宋,但所谓10倍是胡扯出来的。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着--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宋朝经济发展较快,明清发展缓慢。但因为明清至少踩在了宋的肩膀上,的各种技术层面至少是高于宋,所以经济情况应略高于宋,由于人口优势总量超过宋是没什么异议的。宋朝可以说是相当生财有道的,但是否合理另议。以宋朝的税收大头盐税为例。明宋都是盐引制。北宋一席220近盐,收2.5贯或3贯,到北宋中期的6贯,再到徽宗年间的8贯。以6贯为例,和每斤27文。到南宋宋朝的盐税收到更高。 孝宗乾道六年,户部侍郎叶衡奏:“今日财赋,鬻海之利居其半,年来课入不增,商贾不行,皆私贩害之也。且以淮东、二浙盐出入之数言之,淮东盐灶四百一十二所,岁额盐二百六十八万三千余石,去年两务场卖淮盐六十七万二千三百余袋,收钱二千一百九十六万三千余贯;二浙课额一百九十七万余石,去年两务场卖浙盐二十万二千余袋,收钱五百一万二千余贯,而盐灶乃计二千四百余所。以盐额论之,淮东之数多于二浙五之一,以去岁卖盐钱数论之,淮东多于二浙三之二,及以灶之多寡论之,两浙反多淮东四之三,盖二浙无非私贩故也。欲望遣官分路措置。”---宋史。食货志南宋一袋=300斤,由以上可知,南宋乾道六年,紧靠卖淮盐67.23万袋,收2196.3万贯。合每斤收108文。再来看看明朝两淮所辖分司三,曰泰州,曰淮安,曰通州;批验所二,曰仪真,曰淮安;盐场三十,各盐课司一。洪武时,岁办大引盐三十五万二千馀引。弘治时,改办小引盐,倍之。万历时同。盐行直隶之应天、宁国、太平、扬州、凤阳,庐州、安庆、池州、淮安九府,滁、和二州,江西、湖广二布政司,河南之河南、汝宁、南阳三府及陈州。正统中,贵州亦食淮盐。成化十八年,湖广衡州、永州改行海北盐。正德二年,江西赣州、南安、吉安改行广东盐。所输边,甘肃、延绥、宁夏、宣府、大同、辽东、固原、山西神池诸堡。上供光禄寺、神宫监、内官监。岁入太仓馀盐银六十万两。  两浙所辖分司四,曰嘉兴,曰松江,曰宁绍、曰温台;批验所四,曰杭州,曰绍兴,曰嘉兴,曰温州;盐场三十五,各盐课司一。洪武时,岁办大引盐二十二万四百馀引。弘治时,改办小引盐,倍之。万历时同。盐行浙江,直隶之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微州五府及广德州,江西之广信府。所输边,甘肃、延绥、宁夏、固原、山西神池诸堡。岁入太仓馀盐银十四万两。  明初,置北平河间盐运司,后改称河间长芦。所辖分司二,曰沧州,曰青州;批验所二,曰长芦,曰小直沽;盐场二十四,各盐课司一。洪武时,岁办大引盐六万三干一百馀引。弘治时,改办小引盐十八万八百馀引。万历时同。盐行北直隶,河南之彰德、卫辉二府。所输边,宣府、大同、蓟州。上供郊庙百神祭祀、内府羞膳及给百官有司。岁入太仓馀盐银十二万两。  山东所辖分司二,曰胶莱,曰滨乐;批验所一,曰泺口;盐场十九,各盐课司一。洪武时,岁办大引盐十四万三千三百馀引。弘治时,改办小引盐,倍之。万历时,九万六千一百馀引。盐行山东,直隶徐、邳、宿三州,河南开封府,后开封改食河东盐。所输边,辽东及山西神池诸堡。岁入太仓馀盐银五万两。  福建所辖盐场七,各盐课司一。洪武时,岁办大引盐十万四千五百馀引。弘治时,增七百馀引。万历时,减千引。其引曰依山,曰附海。依山纳折色。附海行本色,神宗时亦改折色。盐行境内。岁入太仓银二万二千馀两。  河东所辖解盐,初设东场分司於安邑,成祖时,增设西场於解州,寻复并於东。正统六年复置西场分司。弘治二年增置中场分司。洪武时,岁办小引盐三十万四千引。弘治时,增入万引。万历中,又增二十万引。盐行陕西之西安、汉中、延安、凤翔四府,河南之归德、怀庆、河南、汝宁、南阳五府及汝州,山西之平阳、潞安二府,泽、沁、辽三州。地有两见者,盐得兼行。隆庆中,延安改食灵州池盐。崇祯中,凤翔、汉中二府亦改食灵州盐。岁入太仓银四千馀两,给宣府镇及大同代府禄粮,抵补山西民粮银,共十九万两有奇。  陕西灵州有大小盐池,又有漳县盐井、西和盐井。洪武时,岁办盐,西和十三万一千五百斤有奇,漳县五十一万五千六百斤有奇,灵州二百八十六万七千四百斤有奇。弘治时同。万历时,三处共办千二百五十三万七千六百馀斤。盐行陕西之巩昌、临洮二府及河州。岁解宁夏、延绥、固原饷银三万六千馀两。  广东所辖盐场十四,海北所辖盐场十五,各盐课司一。洪武时,岁办大引盐,广东四万六千八百馀引,海北二万七千馀引。弘治时,广东如旧,海北万九千四百馀引。万历时,广东小引生盐三万二百馀引,小引熟盐三万四千六百馀引;海北小引正耗盐一万二千四百馀引。盐有生有熟,熟贵生贱。广东盐行广州、肇庆、惠州、韶州、南雄、潮州六府。海北盐行广东之雷州、高州、廉州、琼州四府,湖广之桂阳、郴二州,广西之桂林、柳州、梧州、浔州、庆远、南宁、平乐、太平、思明、镇安十府,田、龙、泗城、奉议、利五州。岁入太仓盐课银万一千馀两。  四川盐井辖盐课司十七。洪武时,岁办盐一千一十二万七千馀斤。弘治时,办二千一十七万六千馀斤。万历中,九百八十六万一千馀斤。盐行四川之成都、叙州、顺庆、保宁、夔州五府,潼川、嘉定、广安、雅、广元五州县。岁解陕西镇盐课银七万一千余两。  云南黑盐井辖盐课司三,白盐井、安宁盐井各辖盐课司一,五井辖盐课司七。洪武时,岁办大引盐万七千八百馀引。弘治时,各井多寡不一。万历时与洪武同。盐行境内。岁入太仓盐课银三万五千余两。---------------明史食货志我在明史中关于明朝的盐税收多少看到多种说法从明初的十一税或承宋制的2.5贯美引到一引三四钱到,到一引五钱。但是按照上面史料。明朝一年发引235万小引,和47000万斤,税收每年135万两。和每斤收3文。如果按照北宋的中期的每斤27文。那么明朝的盐税就可以收到1215万两。如果不要脸按南宋乾道六年那么收,每斤收108文。那么可以收盐税5076万两。(因为我上面在定价时把购买力定在明1两是宋4贯,所以5076万两可能负担过重。那么按明的购买力就是5076万/4=1269万两。崇祯时期被诟病过多的3饷即使同征也是年1670万两。如果崇祯能在学宋朝在盐税酒税茶税上下功夫就可能不至于如此了)另外,宋朝海外贸易份额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受历史条件限制,海运不发达,贸易量有限。熙宁五年,诏发运使薛向曰:“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比言者请置司泉州,其创法讲求之。”七年,令舶船遇风至诸州界,亟报所隶,送近地舶司榷赋分买;泉、福濒海舟船未经赋买者,仍赴司勘验。时广州市舶亏岁课二十万缗,或以为市易司扰之,故海商不至,令提举司究诘以闻。既而市易务吕邈入舶司阑取蕃商物,诏提举司劾之。九年,集贤殿修撰程师孟请罢杭、明州市舶,诸舶皆隶广州一司。令师孟与三司详议之。是年,杭、明、广三司市舶,收钱、粮、银、香、药等五十四万一百七十三缗、匹、斤、两、段、条、个、颗、脐、只、粒,支二十三万八千五十六缗、匹、斤、两、段、条、个、颗、脐、只、粒。南渡,三路舶司岁入固不少,然金银铜铁,海舶飞运,所失良多,而铜钱之泄尤甚。法禁虽严,奸巧愈密,商人贪利而贸迁,黠吏受赇而纵释,其弊卒不可禁。---宋史食货志可知宋朝南北宋海外贸易收入应该在一百万贯以下,宋朝市舶关税在十税一十税二不等。(计算方法可能有不少错误,但所知所学有限,见谅了。比较理想的是抽取一年根据各种物价和税收计算,但可惜数据不足。明朝农业税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定额,但1393年规定北方新垦地永不起科,后来作为不成为规定适用全国,是否真适用全国我无力查证,找黄仁宇老师吧,我是引用他的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9
明朝灭亡了100年了老百姓都还在反清复明。宋朝看似富裕···其实是一部分人富裕,宋朝灭亡了没有老百姓反蒙复宋。明朝老百姓税收是历代最低的。明朝任何一个太后一年的花费都没有慈禧太后一天花的多。明朝皇帝生活都不怎么好,宋朝皇室绝对是生活奢侈。宋朝的乞丐是最多的,宋朝只是江南一些地方非常富裕。北方人经济一直不好,所以后来的蒙古人或满清入住中原北方汉人都大量加入其中一起南下,满清进关的时候汉旗比满清自己人还多。对于老百姓来说谁给工作就给谁打工,现在国内企业比日企对中国人差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