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刘禅很昏庸吗,我觉得他是人才

其实我觉得刘禅才是个聪明人,本来三国时期蜀国的综合国力就相对较弱 蜀中无大将,诸葛亮还总喜欢主动进攻人家魏国。。。那次不是诸葛亮出祁山侵犯人家魏国边境!魏国人家出于防守。不能不和你打吧。 刘禅曾说国一句话,相父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取长安吗 这样不好吗?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刘禅的聪明才智,比他父亲刘备要有主见,为什么呢?
1.刘禅知道诸葛亮已经好几次出祁山作战失败,打仗就是打钱。
2.刘禅清楚的知道诸葛亮岁数大了,每次进攻魏国都失败,消耗巨大国力,同时不断惹怒魏国 会加快蜀国的灭亡
3.如果魏国真的那么好打,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根本不用那么多次出祁山攻打,刘禅知道诸葛亮是想报先主知遇之恩。
4.上述也说了刘禅为什么说我们就这样不去打别人守住自己的地不好吗?因为他也清楚攻打魏国那么强大的国家起码要有一定的国力和人才,仅靠诸葛亮一个人,是不行的所以他想修养生息和魏国和好共同发展,一旦天下有变。比如魏国后期被司马家篡国发动的内乱 那样的机会。再加上修养生息的蜀国国力和培养的人才 派一员大将率领几十万大军直取长安 复兴大业可成。
5.就算那个时候刘禅死了 他的儿子也不是孬种。照样可以,你们看看后期魏国呢?全是幼年皇帝,那个时候多好的机会,诸葛亮却怕别人说闲话,怕别人说他不报恩。就知道养膘。非要和人家魏国打 把自己气病了不说 还加快了蜀国的灭亡。其实成就蜀国的是诸葛亮,葬送蜀国的依然是诸葛亮!
6.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整个蜀国就是诸葛亮一生的游戏,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玩累了他就想歇歇了自己死了 毁了人家刘家的万里江山哪!!!悲哀!!
7.只可惜刘禅年少,压不住 诸葛孔明的威望!!!
诸葛亮无非就是在刘备那会群雄割据的时候建立了点功勋和威望,那会立功多简单,等于诸葛亮一个成年人打一个小孩一样容易,三足鼎立时那个小孩已经长大了,你以为你打他还那么容易!

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病故,刘禅继位,史称刘后主,领导蜀国41年。在刘禅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贵人”不断,先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后有蒋琬、费袆、姜维等人辅佐,从罗贯中到市井街头,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

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如此昏庸之辈又何以在位41年?我想,刘禅既非雄才大略,可也谈不上是十足的昏君。同样是后主,刘禅不应该是最无能的一位,南唐后主李煜若不是会写几句词,他连阿斗一半都不如。生活在刘备、诸葛亮这样巨星般照耀的环境里,刘禅有光也发不出来了。

刘禅能领导蜀国41年,还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

看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代末帝,几乎都是横征暴敛,政治腐化、宦官专权,战争不断,民不聊生。刘禅可没学他们。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嘱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事孔明如父,委以诸事,不加干涉,基本上都是“就按丞相说的办吧”,即使自己心中对诸葛亮穷兵黩武的一味北伐有成见,也都憋在心里不说,充分领会并严格执行了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重,更主要的是团结了内部领导班子,没闹内讧,保持了领导集团的稳定,最终得实惠的还是平民百姓。

易中天品三国的时候也认为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很聪明:“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立马废除了丞相制度,命蒋琬主管行政,命费袆主管军事,将原本集权于诸葛亮的权力一分为二,让两人相互制衡。蒋琬去世后,刘禅干脆自摄国政。在易中天看来,这都不是弱智的行为。”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诸葛亮去世后,蜀中百姓和官吏上书要求在各地建庙祭奠,刘禅却一直没有答应的原因了。

刘禅生活腐化时,学者周谯和老臣董允上书劝柬,刘禅最多也就是无可奈何,而不是一怒之下大开杀戒。后主刘禅可能是中国历代帝王里,对大臣动刀最少的一个了,这点非常难得。还有个宦官黄皓,相比之下,也没闹出什么大动静。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仍能继续领导蜀国30年,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就单凭能让皇权维持这么长时间而又没出什么大乱子这一点看,刘禅并非如史评那么昏庸。

公元263年,当魏国三路大兵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选择了投降。刘禅是懦弱的,愧对列祖列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刘禅此举也使百姓免受战火之苦。降魏期间,刘禅更留下被世人嘲笑的“乐不思蜀”的典故,作为一代君王,我想刘禅即使再昏庸也不该愚蠢到这个地步,刘禅通过超高水平的伪装让晋公司马昭放弃警惕,尽管明哲保身毕竟躲开了杀身之祸。人非顽石,假相背后,每当刘禅想起远在西蜀的父亲的亡灵,又多少次为思蜀而泪下呢,个中伤感又有谁知?降魏8年后,刘禅直到65岁方才死去。 源于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45896388662734388.html?oldq=1的回答
三国里,刘禅领导的蜀国一直处于弱势,然而41年来,刘禅能知人善任,政权稳固,重现实轻面子,使百姓免受战争涂炭,这又岂是扶不起的阿斗所能为之?追问

刘禅 。甚至超越刘备。我觉得他可以和汉高祖刘邦相比,聪明睿智,只可惜后事把 诸葛亮造成的亡国的后果强加到他的头上 让他被后人写成了昏庸贪婪 扶不起的阿斗。如果诸葛亮没有6出祁山的北伐战争 会节省多少国力 兵力财力 物力?再加上诸葛亮死后的那30年 蜀国将会是什么样?派姜维灭魏国易如反掌!只可惜诸葛亮为报先帝知遇之恩心切,造成了悲剧 诸葛亮死了 刘禅这个小皇帝来替他背负罪名。

追答

那也没这么夸张,帝王是不可比,环境形势都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3
不敢苟同,他听信宦官言词,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被抓后乐不思蜀追问

听信宦官言辞都是 后事写进去的, 不思进取,指的是不想攻打魏国安于现状吧,上面我说的了他为啥想安于现状,为了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乐不思蜀,国家都没了?魏国 吴国都那么强
他如何思念蜀国?你以为还是他爹那个时候群雄割据 找机会领上几千兵吗就能称霸一方的时候吗?就能东山再起???他也很清楚的明白大势已去。 如果继续思念蜀国 报着复国的心态,我想问您觉得,他还能活着逃出司马昭的刀剑之下吗?

第2个回答  2014-02-13
然后呢?你可以说刘禅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中国人更认可诸葛亮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第3个回答  2014-02-13
所有表现其实都表现了刘禅目光短浅,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的态度。诸葛亮深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的道理,今日不为王,他日必成寇,结果也得到了正实。细看孔明六出岐山,第二次兵败无粮,第四次败刘禅听信谗言,第五次朝廷内部腐化耽误了粮草,这些都是刘禅所至,试想一下,若是玄德还活着的话,那会是个什么结果?追问

当时您在场吗?你就知道无粮是刘禅导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今日不成王,他日必成寇的说法我一点不赞成。。。。。。只不过到了刘禅时期已经不在向群雄割据那个时候 打个仗那么简单了
都是大规模作战,只不过刘禅身边已经没有什么良将了 蜀国当时就属于蛮荒之地 何来大将 ,刘禅可没有他爹那个时候那么好的条件,所以做的贡献少了点 历史就把人家刘禅写成无能的人! 如果刘备在的话依然如此!!

当时您在场吗?你就知道无粮是刘禅导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今日不成王,他日必成寇的说法我一点不赞成。。。。。。只不过到了刘禅时期已经不在向群雄割据那个时候 打个仗那么简单了
都是大规模作战,只不过刘禅身边已经没有什么良将了 蜀国当时就属于蛮荒之地 何来大将 ,刘禅可没有他爹那个时候那么好的条件,所以做的贡献少了点 历史就把人家刘禅写成无能的人! 如果刘备在的话依然如此!!

追答

呵呵 我不在场 咱们只是交流意见 各抒己见而已 别生怒。“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适合用在孔明身上,当时大环境是曹丕病死,曹睿昏庸无道大修宫殿,民心所背,孔明出岐山便可直取长安,占了天时,地利,和魏国的人和(蜀国人和未占)。另外,六出岐山,每次战争都是轰轰烈烈的大规模作战,良臣良将是有的,孔明在《出师表》中写到“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可见当时文臣武将不乏,只是阿斗不善用人罢了。

追问

。曹睿虽然没曹丕有才但是曹睿 庸而不昏,知道任用司马懿你说诸葛亮占天时 地利 我只想说 他一样不占。如果地利的话 他为什么粮草供给迟缓?造成缺粮而退?可见在地利上运输问题上一直都是困难 最多占个天时,曹丕死了,别忘了曹睿不是幼主是成年人 魏国也没有内乱,魏国的国力当时造几个宫殿也不会民心向背的 大将那么多你觉得诸葛亮说的属实吗?他肯定为自己能出征找借口啊你的说法不赞同!

追答

曹睿任用司马懿是正确的,但是第一次出岐山的时候司马懿仍然是被曹丕贬在家中的时候,所以天时是没有问题的。地利的话你要看地图了,诸葛亮选择岐山的目的就是要避开穿越大山进军中原,解决了长途跋涉的问题,直接解决粮草供应不上的问题,是最理想的进兵之道,造成粮草接济不上的局面说到根本还是刘禅无能,看不到粮草的重要性,不去督办导致。文臣武将却是有的,刘备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众多贤臣辅佐,刘备死了但是也没造成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刘禅能这么多年来那么安稳就是因为刘备留下的老本实在是太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