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盛唐时期唐诗发展到顶峰

如题所述

在隋末的农民蜂起的大起义中,原隋朝大官李渊和他的儿子们(世民与兄建成),其中李世民功劳卓著。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在两千多有名望的诗人中,特别突出的属世界级的大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以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名,这一数字也大大超出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鲁迅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后就没好诗了;实在是后来人写古诗,要先读唐诗是很必要的。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当然学术界不断的在探讨中)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
二: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
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唐诗的发展传统分为初唐(618---712)、盛唐(713---770)中唐(771---835)晚唐 (836---907)
共四个时期。盛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顶峰,大诗人李白,杜甫,等就生活经历过这个时期。如今,谈这个话题,着眼点也是从“诗歌”本身发展来展开审视。这一点,比较唐代社会之历史进程;发展,起伏,衰落,基本是一致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4
因为盛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这个时候,入世出世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自己,对王朝,抱有非凡的理想和抱负,因而所言的意象博大精深。同时也激励各方面的人才争奇斗艳,所以唐诗发展到顶峰。而发生于此时的”安史之乱“却长达八年之久。它用历史的漫长消磨了一个盛世的光环,消磨去了它的物质、气势和精神,从而结束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极鼎盛时期,封建王朝从此衰落下去。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都使社会陷於严重的危机之中。此时的政治经济整体呈现衰颓的局面,已没有盛唐那种气象。而一个朝代的文人的精神面貌,是以国家的强盛与否定为前提的,正是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后的这种政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从而反映到诗歌创作中,便表现为 ”诗到中唐,气骨顿衰“。
第2个回答  2017-06-24
1、经济发达,民生富庶,文化繁荣,其实唐代不只是诗歌繁盛,舞蹈、绘画、陶瓷……亦百花齐放。这是诗歌发芽的土壤。
2、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时的士人以作诗颂赋为荣耀,上层社会应酬赴会都以喜欢比诗论文,底层的老百姓崇敬,尊重诗人,妇孺如此,田间农夫如此,盗贼亦如此。这是诗歌成长的温室。
3、统治者重视。唐历代皇帝都喜欢诗人,唐玄宗招李白入长安作自己的御用诗人算是统治者喜欢诗人的一个小证据,其实当时文人想做官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科举二是献赋,而科举就是考诗歌,看你的诗歌写得怎样,而作赋,如果没有一点诗才,如何敢作赋,如何敢献赋,说到底了,就是想做官就必须要会作诗,会作好诗。这是唐朝文人的必修课。这是诗歌的催长剂。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