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如题所述

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传统接受式语文教学方式,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索能力,明确研究性学生的要求,组织形成,一般程序,学习评价,有利于教和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性学习
1、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传统接受式语文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和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能
传统学习语文的方式 ,教学质量不高,经常有少、慢、差、费的现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在哪里?这是原有的语文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他们只立足于被动的接受语文教师的知识的传授。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针对这种情况,当前初中语文教改的重点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索、调整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改变简单的接受语文的方式,开展有效的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对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索,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的原因。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老师照着教材、教参讲授,学生在下面听和记,它限制了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则不同,它强调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学习语文知识。在实践中促进教师的发展,面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教的原因。
2、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以前的语文教师在授课之余,也进行一些文学社团活动培养不少语文尖子。但那些文学社团只吸收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那些后进生看到别人活动,羡慕得很,希望自己也能参加。我们能否让全体学生都来参加革命这种开放性研究、实践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已有实践表明,每个初中学生可塑性很强,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见得比别人差。例如我在讲《食物从何处来》这篇课文时,开展了一个名为“绿色食物从何处来”的研究课题,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几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组合在一起,我曾经不放心,但在研究性活动中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分工合作广泛收集资料(他们大都喜欢上网玩),访问专家(他们都很大胆),实地考察(他们喜欢户外活动),最后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这给他们很大鼓励,也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索能力
有人认为初中生年纪太小,不适宜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认为这是片面的,美国的小学生都可以做到,我们的初中生也应该可以。又有人会说那是在美国。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国情: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每年大约有50%初中学生升上高一级学校深造,其中约半数的学生将成为社会劳动的后备军,要分明分批走上工作岗位。如果我们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在初中阶段完成培养他们自学语文的能力,那么他们日后的生活与工作实践将会遇到很大困难。不懂得自学语文,那很难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不具备继续深造的能力,久而久之回到文盲的境地。因此,这是很有必要的。
众所周知,教育部所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但是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会很被动,许多学生要补修语文这一课。因此必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和实施研究性学习
1、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要求
初中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只掌握读写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可塑性强。他们既需要学习大量语文知识打基础,也需要研究性学习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类型学习方式相比,首先它更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而非掌握语文知识数量。重在亲身参与语文探索性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师们不要只注意学习的结果,学生写了多少篇论文获奖,而应重视学生学会语文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其次它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尖子学生。教师们眼睛别只盯着论文写得好的学生,而应重视每个学生的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再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要把研究性学习和讲授式学习对立化。因为初中学生年纪小,知识能力弱于高中生,为了让学生真有收获,最好能放慢扒进的速度,把每个环节设置得更具体些,教师要多些“导讲”,不要放任自流。要允许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2、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它采用组成课组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学习探究的较多。本文以《鲁迅自传》为例加以说明: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确立研究课题。预先准备数个课题供学生选择;(1)谈我最喜欢的一部鲁迅作品,(2)别人眼中的鲁迅;(3)鲁迅精神今天还有用吗?(4)名有自传研究。接着组成3--6人的课题小组,学生自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可以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教师、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组员们要分工协作,各展所长,协助互补。有时,为了了解学生个人的研究能力也可采用个人研究的方法,但这要在大多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的基础上才可实施。为了节省时间,全班集体讨论结合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在语文课堂运用,但这需要学生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指导初中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以“鲁迅专题研究”(其作品在初中语文课本有十几篇)活动课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为便,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
(1)开设鲁迅作品文学讲座,网上查询中山大学,寻找他在中大的足迹。目的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诱发探究的动机。
(2)指导选题。研究性课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也可以师生合作,确定题目。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较小的课题受欢迎并容易实施。如:“鲁迅精神还有用吗?”“少年闰土和我和童年”等。
(3)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制定计划,教师适当调节。研究计划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过程的设计,教师可整体来指导,学生修改,避免走弯路。
(4)实施研究。学校、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指导。例如组织参观鲁迅博物馆,介绍图书资料的查找方法和渠道。学生也要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体会。
(5)写该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整理鲁迅的有关资料,根据自己课题的需要来进行取舍。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模仿、学习。论文交上来后,要指导学生修改。
(6)论文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思维硬拼,大家对鲁迅其人、其文有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因此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必要部分。以上只是我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中一种常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截取其中的某一环节,或着重做资料收集工作,或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讨论结论等等。
4、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
(1)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要重视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不要只看结果。教师要边指导边评价,随时激励学生。
(2)要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一是开题评价与指导。不要讥笑学生的选题,打击其积极性。二是定期评价与指导。表扬做得好的小组,鼓励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三是结题时的评价。不要求过高,更重视每个小组的闪光点。可多团结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参与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评判团给论文评分、论文答辩,还可以让学生在墙报栏搞论文展览。
(4)评价学生成绩要多层次,每次活动有评价、有表彰,还有小奖品。尤其多鼓励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尽快赶上。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指导,逐步放手。由于初中生年纪小,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时,一定要主动介入,要加强指导力度,逐步放手。在每个阶段,教师要自己尝试一下,预见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例如:课题启动阶段,要教会学生怎样上网寻找资料,也要防止学生上网游离课程内容做其他事情。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指导,例如得用中午时间,轮流值日接待求教学生,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2、形式活泼,力求多样化。初中学生对新事物好奇、有兴趣,但维持时间较短,为让学生始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保持一种兴趣和热情,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选题”阶段,教师可安排图书馆查找资料、上网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就近访谈、口头演讲……这样一来,学生表现得积极、活跃。 
3、合理利用校内外家长资源。与高中学生相比,初中学生阅历更少,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能力更低,因此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应立足本校,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遇到必要的集体处出活动教师亲自带队,做好安全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也不要把所有工作交给家长,致使家长每周忙着陪孩子外出完成课程,时间长了易引起家长厌烦。家长的任务应是参与学习课题讨论,为孩子出谋划策,利用自己专业和职业给孩子提供建议和帮助。这种形式家长力所能及,也愿意去做,它不仅使课程开设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而且成为语文学科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库。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它真正估现素质教育的宗旨,给我们语文教师许多启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的书本知识,应该与实践相联系;初中学生的潜力很大,要充分相信学生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它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起实施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新格局。如果每个语文教师都能把它引入自己的教学中,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散发动人的光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