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装车间自动线合理化建议怎么写 提高质量 节约成本的

如题所述

制造现场
1:节约成本 有二方面一:在制作 工艺上减少不必要的流程 或者是有更好流程代替旧的不好的流程

二:从供应商中降低成本。

2:公司内部的ISO 5S 4M等每个月对这此核查跟统计。最好 做出品格与数据。如工具的摆放与定位置要明确

3:检查上工序、做好本工序、把关本工序、交接下工序(必需是合格品)减少内部不必要的返工

4:失败率降低(产品的报废)在比较易错误的要特别交带与现场抽检员抽检不要到最后工序才知道坏了

在上几点分析下来来就可以了。相信出来的报告一定OK
------------------------
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要尽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应该要严格执行5S,贯彻执行品质的七大手法,同时尽量实行六西格玛管理或者精益生产控制,重视IE工程,尽可能将产能提升到极限,成本控制在最低,那么老板一定提升你

可以从工序和方法改善方面入手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从设备改善方面入手提高效率,合理化建议主要是提高质量、效率和节约成本的。

精益生产源于丰田生产方式,是当前制造业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也是二十一世纪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在全球制造业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更贴合实际的将精益生产推行成功,成为众多企业苦苦思索的问题。
公司”)是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国内第一家通过TS16949 标准认证的车桥制造企业。2007 年,桥公司提出“向世界先进总成制造企业迈进”的发展目标,全面导入精益生产方式,建立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作为精益生产项目推行的直接参与者,笔者对济南桥箱有限责任公司推行精益生产模式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总结。

精益生产方式的主导思想是通过不断地消除生产全过程的一切浪费,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为彻底摒弃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打破传统管理观念的藩篱,把精益管理理念成功引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桥箱公司视精益生产不仅仅为一种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更是一种深刻的企业文化。因此,桥箱公司从变革员工思维方式入手,引导员工树立学习意识、改善意识、合作意识。只有员工认同了,上下级才能互动起来,才能消除壁垒,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桥箱公司将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创新,大手笔进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 作业要领标准化

按精益生产的要求,桥箱公司采用IE 工程对生产线布局和工位器具等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改造,使生产布局更加紧凑合理,设立了标准手持(工序在制品定额),减少生产面积和工序在制,有效地控制了产品的磕、碰、划伤。新的生产线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要求,生产线整齐、清洁、明亮、工作环境舒适,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员工生产优质的产品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员工操作的标准化,制定了新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和标准作业组合票,新的作业文件与以前的工艺文件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不仅对产品的尺寸进行标注,同时对员工的作业路线及动作也加以规范,达到动作标准化。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按照规定的生产节拍、标准作业指导书和标准手持量进行“标准作业”,实现了按节拍进行生产,有效地提高了工艺纪律贯彻率,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2 工作分工专业化

过去对生产线员工要求是全面手,不仅要加工产品,还要精通设备、刀具等,培养一个合格的员工需一个很长的周期,产品质量与员工的素质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同时由于员工需要做保养机床、领用更换刀具、加切削液、倒铁屑等工作,占用大量的生产时间,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推行精益生产后,对员工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操作者分为线内和线外两类,对上述工作运用山积图进行工作写实,确定相关人员对设备、刀具、质量控制等工作内容(线内15分钟保全、刀具、自检等指导书)和标准,通过人员专业化的分工,有效地提高各项工作质量,使刀具更换计划、设备维护保养、质量巡检等工作落到了实处。

3 管理工作规范化

随着精益生产工作的开展,桥箱公司按精益生产基本原则和TS16949标准的要求,对生产线的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刀具管理等工作设立了科学合理的指标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各项工作及标准落实到责任人,初步建立起一套事事有人管、管理有规范的生产线管理体系。如为加强质量控制,制订了《机加工精益生产线质量控制办法》,加强了对操作者自检、班首件、尾件、巡检、专检的控制。

在实现精益生产的同时, 保证了TS16949 体系的运行质量和提升产品质量的保证能力,规范了生产线的产品质量控制的建立和运行,相应的工作也都有效展开。为确保产品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生产线将SPC 工作站引入到线内,真正实现了“在线检测”, 生产线内的产品检验准确性得到提高。

如果生产线内出现了不良品怎么办,公司在生产线的布局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不影响线内人员作业的情况下,设置不良品的排出通道,员工可以及时通过该通道将不良品及时排除实施隔离,防止了不良品的混用,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线外人员将不良品运至不良品解析台,班组长组织技术、检验等相关人员,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及实施计划,跟踪完成情况。解析完毕后,将其保留于不良品展示台,同时将问题的解析张贴于展示台,告诉员工,如果此质量问题发生,将造成什么样的质量后果,并做好记录。

4 员工改善主动化

精益生产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技能标准和素质要求,不仅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熟练掌握工作流程的作业标准及作业要领,而且还要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接受和领悟精益生产的理念。对此,公司展开了员工的多技能培训和精益生产实战技能、改善知识培训工作,培训完毕后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试,经考试合格的员工方可上线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加工。同时,为了加强生产线活力,加大员工质量工作改进参与力度,不断的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公司加大了针对改善提案的奖励范围和奖励力度,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献言献策,提交合理化建议提案。

5 生产线布局流程化

公司充分利用精益工具和人机工程的思想,对设备和人员重新进行能力匹配,合理调整设备数量和人员负荷,使生产线流动起来,尽量减少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得巨大效果。以差壳加工线为例:实施精益生产以前,差壳加工线有操作员工38人,设备18台,线上在制品数量有70件左右,最多时达到150件,日均产量330件,生产现场运行不可控。现经过精益生产项目的实施,员工人数降至30人,设备降至17台,线上在制品数量降至22件,人均产量达到378件,生产作业面积减少80平方米,生产现场的运行可靠性得到极大提升。

精益生产的有效实施,不仅仅使桥箱公司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员工的意识。如今,公司员工的思想观念有了巨大转变:由最初的被动接受开始向主动学习领悟、积极实践转化;从只关心个体效率向开始关注整体效率转变;从只关心结果开始向关注过程转变。员工作业逐渐规范化、标准化,主动改善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品控意识和效率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方法,需要不断持续改进和完善。它的推行过程是痛苦的,是艰辛的,但是结果却是喜人的。正如唐僧西天取经一样,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成正果。

精益生产模式的学习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认识阶段、强制推行阶段、主动学习阶段和自化形成阶段。这四个阶段上下联系,不可分割,在学习过程中,不但需要继续加强自上而下的推行,更要加紧培养员工自下而上追求精益生产的自觉主动精神。其次,在具体工作中,要谨防做表面文章,避免精益生产推进工作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学“形”是需要的,但不是必要的,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甚至于“照猫画虎”。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精益生产模式,要结合公司实际,灵活应用,走有特色的精益之路。最后,在推行过程中,务必要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既稳又快:稳指的是精益工作要做踏实,做实一步走一步;快指的是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部门的反应速度要快,行动要迅速,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坚持密切协作:推行精益生产,不只是生产部门的事情,而是所有部门共同参与的事情,是所有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的事情,务必全员参与,密切合作

制造业生产现场管理务实(2009-03-25 17:55:21)

制造业生产现场管理务实(众图·高级工程师-陈冰)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海啸的加速,不少企业在生存与竞争中纷纷落马,幸存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大幅度缩水,不具备竞争优势者即被淘汰已成铁的定律!

无论时下全球经济危机带来多大灾害,但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和现代化管理成为发展主流的今天不会变,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生产成本和交货期已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重要条件,稳定保持产品质量已日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企业生存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市场、产品,一个是管理。质优价廉的产品是在现场(设计现场、生产现场、销售现场)形成和实现的,这已形成了共识,所以市场、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管理。因此,卓越的产品质量必须通过对现场进行科学、细致的管理才能实现。

衡量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现场员工的意识,另一方面对现场管理工具的掌握。有效的现场管理,需要掌握一系列工具:如5S管理、目视管理、标准化管理等,以及质量改善、成本改善、交期改善等,以获得客户满意。掌握这些工具,需要具备一定的现场管理基础知识和技巧。

很多企业的现场管理者都是生产员工出身,凭借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或是技术能力来工作,管理水准和技能有所欠缺。因此,管理知识培训是加强制造企业加强生产 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本培训课程就是一部生产现场管理知识培训工具书,其内容包括现场管理概述、现场生产组织、现场人事管理、现场5S管理、现场定额管 理、现场标准化管理、现场质量管理、现场管理改善、现场成本控制、现场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内容涵盖了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希望能对现场管理人员从事现场管理起到裨益作用。

第一模块,现场和现场生产管理概述

现场一般指作业场所。生产现场就是从事产品生产、制造或提供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它既包括生 产前方各基本生产车间的作业场所,又包括生产后各辅助生产部门的作业场所,如库房、试验室、锅炉房等。在我国工业企业中,习惯于把生产现场简称为车间、工场或生产第一线。

有现场就必然有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现场的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机(设备)、料(原材 料)、法(工艺、检测方法)、环(环境)、资(资金)、能(能源)、信(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 能,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现场得到反映。 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也要在现场贯彻落实。

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企业的管理活动同人的生命活动是一样的,投入的资源可以看成是人的骨骼,消化系统,大脑等,结果就是输出。 如面部表情、手足的运动能力、知识能力和人的魅力等等,而最终的输出结果就是人所取得的业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使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就要摄取营养,注意休息,还要进行适度的活动,自我保健等等。人身体的各种器官只有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下才能保证人的各人生理功能实现,如果哪一个器官出了问题,就会给整个身体造成威胁,甚至会导致死亡。

同样,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无论在资金、人员、设备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生产带来困难。在初期也许还不是那么严重,而随着生产进程,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突出,直至生产出现停顿,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陷于瘫痪。所以,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就必须使所用的资源处于良好的、平衡的状态,加强现场管理,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无论我们走进企业的哪一个现场,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知道该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知道该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是因为现场是企业管理活动的缩影,企业的主要活动都是在现场完成的,以下几个方面就体现其重要性:

一、现场能直接创造效益。

现场是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场所,企业要降低生产成本、按期将产品交付给顾客,以及产品质量要达到顾客期望的要求,这一切都要在现场实现,企业也正是从现场获得产品的附加值而得以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

二、现场是提供大量信息源的源泉。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间接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要想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只有到现场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

三、现场又是问题、缺陷产生的场所。

现场是企业活动的第一线,无论什么问题、缺陷,都是直接来自现场,出现问题、缺陷时如不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放任自流而任其发展,且结果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概率要比向坏的方向发展的概率要小得多。

四、现场是反映员工思想动态的第场所。

人是有感情、有思维的,一个人所做的不一定是他认为是最理想、最顺心的工作,如果他感到不称心,心里就可能别扭而意气用事。用人的本能的原始行为反映到他的工作上,都是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和生产效率。

总之,到了现场才能清楚地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就看其现场管理是否完成总的经济目标而设定了各项阶段性和细化了的具体目标, 是否很好地引导广大员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经济合理地完成目标。现场是企业所有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重视现场管理的企业终究是要吃苦头的。
补充:
制造业生产现场管理务实(之二)(2009-03-25 18:01:20)
标签:目的物 动作 记号 工作内容 现场管理 杂谈
第二模块,现场日常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