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藏保鲜苹果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1 沟藏
沟藏是较经济简便的贮藏方式,一般选地势平坦、土质坚实;背风向阳,比较干燥,地下水位低和运输管理方便的地方,挖深80~100厘米,宽100~150厘米的地沟,长度随贮藏量的多少而变,南北方向为好,经一段时间的预冷降低沟内温度,在沟底铺洁净细沙10厘米或垫上厚1~2厘米的树叶或草,在沟上方搭起“人”字屋架,覆盖草包、席、秸秆等,两端敞开。
欲贮藏的苹果适当晚采,严格挑选,剔除病虫次果,采后堆放阴凉干燥处进行冷却预贮,待气温显著降低至露地严寒时入沟,一般月平均气温在5~10℃时比较适宜。
入沟时先从沟的一端开始,分段一层一层地摆果,摆果高度在60~70厘米,每段5~6米,上面覆盖聚氯乙烯薄膜,再加覆盖物,其覆盖时间和厚度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一般随气温下降分3~4次覆盖为宜。天气晴暖时,南端白天堵掩防热,晚间敞开以降低沟温,待天气转冷,夜间温度至零下时,北端关闭。一般从11月到翌年的2月下旬地温回升时,必须出沟,且仅限于晚熟品种。
2 窖藏
窖洞贮藏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独特的贮藏方式, 利用窖洞稳定的土温, 而且又能引进外界冷空气降温, 挖窖洞成本低,只需投工不需投资,又便于产品的检查和进出。
根据地形地势和土质结构在崖边、陡坡选择窖门向北处挖洞,窖门设两道门,第1道窖门为木门;第2道窖门为木栅栏门,门洞较窄,以利通风防热,两道门之间的距离为3~4米,构成一缓冲带,贮藏室宽度和高度一般在2.5~3.5米,长40米左右为宜,根据贮藏量可挖成双窖型,或“非”字型,地面前端略低于后端,在窖洞底部两侧距窖壁各挖一条宽25厘米、深40厘米的通风槽,上盖砖头,由外向里逐渐增大砖头缝隙来通风降温,窖底铺一层细沙,排气孔在窖洞最后部,上方直径0.8米,下方直径1.0米与窗身连接,在窖尾向上挖通气井。
贮藏的苹果既可筐装、箱装堆码、也可散装,入室前预冷,以早晨入窖为好,通过打开窖门和通气井利用夜间低温和寒流来控温。采用地面洒水、放置瓦缸、瓦罐来调节湿度,其贮藏期稍长于沟藏。
3 库藏
根据其贮藏的原理主要分为3类,即通风库、冷库和气调库。
通风库
是一种用通风换气的方法,将库温稳定在果实适宜贮藏的范围,是目前苹果的主要贮藏方法。库墙、库顶采用隔热材料制造,库顶或墙壁设风机排气孔,在库的下端设进气孔,在春秋两季可以更好地利用昼夜气温变化的差异来控制库内低温,从而保持果实的质量。其调温性能好,一次性投资大,可长期受益。果品贮藏前用硫磺(10克/立方米)熏蒸密封2天,或1%福尔马林(30克/立方米)喷雾消毒。贮藏果实可装箱、装筐码垛也可散存贮藏。根据库内外温度的差异,灵活掌握通风时间和通风量,以调节库内的温湿度和气体状况。
冷库
以机械制冷创造适宜的低温环境(0~1℃左右)抑制果实的新陈代谢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达到提高贮藏效果。对贮藏的果实首先预冷,每次入库量为库容的10%左右,温度控制应恒定,不能忽高忽低。通过地面或墙壁挂草帘、麻袋片洒水控制湿度在90%左右。在气温较低的清晨进行通风换气,苹果出库时应使果温逐渐上升到室温。因冷库造价高,应全年充分利用库位,以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气调库
是人为地改变贮藏环境中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适当降低氧浓度和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贮藏方法,进而达到保鲜的目的。果实入贮前,用700~800倍50%甲基托布津液和100~250毫克/千克2, 4-D进行果面消毒并预冷,在帐底排放用高锰酸钾处理的砖块,其间撒消石灰粉,水果装箱或装筐在砖块上码成通气的花垛。水果入库密封库门,开动制氮机时使氧快速下降,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根据需要调整二氧化碳的含量,其贮藏期长、效果好,同时可降低苹果病害的发生。
4 减压贮藏
是将苹果放在密封条件下,用抽气装置减少苹果周围的空气压,达到正常气压的1/10,降压也有降氧的作用,起到类似气调库的作用,同时减压处理能促进组织中乙烯和其它多种挥发性代谢物质,如乙醛、乙醇、2-法呢烯及二氧化碳等向外扩散,因而延缓或抑制果蔬的后熟和衰老过程,以防止由这些物质引起的生理病害。通过定期抽气或连续抽气维持一定的真空度,同时,新鲜空气不断地通过压力调节器,再经加湿器使空气的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后加进贮藏库中,其贮藏期较长,但经减压贮藏后风味和香气较差。
5 保鲜剂贮藏
保鲜剂在贮藏过程中一般只作为辅助措施,必须和其它贮藏方式(冷库、气调等)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起到较好的贮藏效果。贮藏保鲜的原理是通过浸泡、喷洒、包裹、涂抹等措施,使苹果表面形成一层液态膜,起到杀死表面微生物,抑制果品呼吸延缓衰老,调节果皮酸碱度,抑制病菌活动,减少某些生理病害的发生,防止水分蒸发和细菌交叉感染,起保护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