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与环境

如题所述

遥感是一门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由于遥感信息所具有的多源性,丰富和扩充了常规野外测量所获取数据的不足和缺陷,以及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上的巨大成就,使人们能够从宏观到微观的范围内,快速而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多时相、多波段的地球资源与环境的影像信息,并进而为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服务。应用遥感技术于环境调查和监测,指导环境评价和管理,是环境研究的一种新的信息源和新的技术方法。目前有数十种空间和地面遥感器或遥感系统在运行,从而构成一个多手段、多层次的全球性立体探测系统,为环境研究发送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信息资料,如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城市发展、灾害现象等,开辟了研究全球或区域能量和物质的分布及其变化研究的新途径。

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是以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图像增强和数据处理等科技的重大进步为支撑的,并使遥感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产生迷人的魅力,富有应用和发展潜力。对环境研究来说,这些优点可归结为“高、远、多”三个字。

“高”——是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因而帮助人们跨越交通的阻隔和视野的限制,可洞察地面调查的禁区和死角,把大面积的环境状况尽收眼底,提高了调查的全面性和彻底性。

“远”——是指以远离观察对象的方式进行探测。因它不接触研究对象本身,因而也不损害研究对象及其环境条件,保证了获取信息资料的客观性、可靠性。这一点对动态环境监测尤为重要和宝贵。

“多”——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相”、“多高度”的遥感资料获取和“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处理。“多点位”成像使人们能对遥感对象进行立体的多角度观察。“多谱段”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能够获取从紫外、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到远红外和微波等不同波段的地物电磁波信息,把不可见光现象转化为可见的图像或可以运算的数据,拓宽了人眼的观察领域;二是把可见光光波进一步细分为单色光或更小的波段,从而能更详尽地揭露全色光现象中的细节,提高了人眼的观察精密度。这两方面的综合,使遥感资料具有“缩宏”和“显微”的双重特性。“多时相”就是对同一目标进行多次的重复遥感,提供客观现象(特别是动态变化现象)在时间维上的演化轨迹。“多高度”是指从地面、高台、低空、高空及宇宙空间等不同的高度对地球表层进行遥感,还可根据目标对象的大小选择适用的比例尺及其组合的机动性。遥感信息的“多次增强”是指对不同类型的遥感资料进行各种匹配组合及其光学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即通过因素的综合和分解、数据的运算和交换,提高遥感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可见,由于遥感技术对环境系统中能量信息的考察是基于对目标能量流的成分、结构及其时空状态的,且通常以三维数据或几何模拟影像表示,因此,更能全面反映环境信息的综合性本质特点,依据这类数据或影像得到的衍生信息,显然更能全面反映客观信息的内涵,能够提高环境研究的调查能力、效率和详尽程度,尤其是能提供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区域性同步或准同步信息。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环境研究理论和技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演绎法,克服了传统环境研究中的诸多局限性,为环境现状或质量调查、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和措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和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

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在矿区或煤矿城市的环境监测、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调查、环境分析评价和环境规划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上述优点,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精度来看,遥感的矿区应用仍应以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相结合,互相补充、各显其能。应用目标至少有如下这些方面:大中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制与更新;开采破坏状况与整治效果监测、评价;环境(大气、水体和固态废弃物)污染的定性、定量监测与评价;热污染强度调查及热岛效应研究;高潜水位塌陷坑类型及发展动态监测与治理研究;矿区土地分类及利用状况调查;水资源探测;环境地质及某些地质构造(如线性构造、陷落柱等)和老采空区分布状况探查等。由于各种遥感图像的构像模型、几何特性与波谱特性等各不相同,因此,不同遥感资料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效果有很大差别,应根据应用研究的目的与需求,重点选择一、二种或几种配合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