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分别叫什么

如题所述

秋天一共是三个月,第一个月就是孟秋,第二个月就是仲秋,第三个月就称季秋。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也就是说孟秋是农历七月,仲秋是八月,季秋是九月。

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就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这其中,孟与伯,表示第一个;仲表示的是第二个;叔与季,有“以后”的意思。

古人说季节时,也用孟、仲、季。其实每个季节都有三个阶段,农历一年中分为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孟、仲、季除了在季节上面体现,还在兄弟排行上面体现出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尊卑有序。

“伯”的本义是“没有兄长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与“孟”字通用,现在一般称呼比父亲年长一些的男子。“伯,把也,把持家政。”在古代按宗法社会里,一般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就一国而言,当国者则把持国政。

如春秋五霸,即“伯”“霸”通用,指把盟国奉为霸主,也就是盟主的意思。唐代后汉语“伯”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

“仲”的本意在《释名》中解释:“仲,中也,言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至今还留在云南白语里,“仲子”指二儿子,“仲女”指二女儿。司马懿,字仲达,排行第二。其长兄: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四弟:司马馗,字季达。

在古代,女子出嫁前是没有名字的,周礼中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规定。未婚姑娘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区分排行。如古书所记仲子、叔姬,意思是子家的二女儿,姬家的三姑娘。所以,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而是指姜家的大女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9
暮秋:秋季的末期,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九月也是指农历九月)。
晚秋:秋季的末期,一般指农历九月。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初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秋,一般是农历七月。
从解释上来看,很难区分暮秋和晚秋,一般讲暮秋即晚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