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从娃娃开始重视个人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重视个人心理健康很重要,尤其应从娃娃做起。这样,将来娃娃长大了,父母就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在这方面培养孩子,国家也可以减轻许多负担。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从在母体胎儿开始就开始了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在婴儿期儿童期如果对孩子的心理不重视会引起很多心理方面的疾病。儿童心理的法杖是很重要的,重视的话会对教育儿童哟很好的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6
- 这是必须的。

- 婴幼儿时期就是在0到4岁时期孩童必须身边有母亲陪伴存在。

- 此时期孩童需要的是安全感,恋母,以及对身边人的依赖性等多方面表现。

- 当然孩童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并不成熟,只是在形成。

- 当不注重孩童有了自己的价值观等没有人正确引导则可能会导致不正确行为的发生以及心理问题。

- 11岁的孩童正式价值观等初步形成时期,期间必须要正确引导不可以忽略孩子内心世界。

- 23岁是人的性格养成时期。之后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 当然在青春期出现的叛逆心理等若在早期的孩童教育摄入不够,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导致家长老师社会无法管教。

- 因此要非常注重婴儿时期儿童时期以及青春期的教育。

- 形成良好的内心,对社会等多方面有突出的作用。

- 毕竟孩子是未来的关键所在。
第2个回答  2010-06-26
一个人的人格、个性、价值体系、习惯行为模式等个人素质形成,都是从儿童期开始的。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不应局限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层面,关注心理健康也是保障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一环。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期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为将来孩子品德智力发展奠定基础。
如果此时忽略关注心理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的期待将可能会落空。

对于幼儿来说,情感发展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认知能力的发展。事实上,对于那些形成知识和判断力的种子来说,情感和感知觉是这些种子生长必备的肥沃土壤。一旦情感被激发出来,即对将来学习、未来生活的美好感;对全新知识、未知事物的兴奋感;一份同情、一丝怜悯、一些敬佩、点滴关爱的感觉被激发出来时;那些与我们的情感反应相联系的知识就产生了。一旦感觉形成,将对幼儿有着长久持续的影响,使幼儿渴望学习。这种早期关注远比强迫他们学习现年龄段还不能吸收的东西重要得多,此种情感的培养定胜过知识的灌输。

如母婴依恋
母婴依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安全性依恋、回避性依恋和反抗性依恋。安全性依恋为积极、良好的依恋。
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取决于父母对他们的养育方式,父母应从婴儿出生起即要为婴儿建立安全性依恋而付出努力。
(1)、母婴早期皮肤接触。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指出:母子间的早期皮肤接触,会促进亲子依恋关系的产生。心理学家发现,在产后6~12个小时之间,母婴皮肤进行最早接触,一个月后,这些母婴比没有进行接触的母婴挨得更近,抱得更紧,爱抚更多,无疑有助于建立早期依恋关系。
(2)、对婴儿的表情做出反应。婴儿依恋目标的选择、依恋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的行为。安全性依恋婴儿的母亲是负责任的。平时,她们对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或需求都很在意,并给予迅速、恰当的反应或满足,使孩子形成安全性依恋。
(3)、给婴儿以充满感情的表达。母亲对待婴儿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婴儿依恋的性质。对婴儿没有什么感情,常常发火,这种情况极易形成回避性依恋。 有的态度不稳定, 时好时坏,这种情况容易形成反抗性依恋。安全性依恋婴儿的母亲通常会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婴儿,总是给婴儿以充满感情的积极的情绪表达。
(4)、与婴儿进行亲密接触。如果母婴身体接触太少,母亲对孩子没兴趣,则很难建立安全依恋。安全性依恋婴儿的母亲很喜欢和孩子进行密切的身体接触,如搂、抱、亲吻、抚摩婴儿等,而且感到非常快乐和喜悦,母子尽享天伦之乐。
(5)、考虑婴儿的身体和气质特点。母婴依恋的建立是母亲和婴儿双方长期互动作用的结果, 依恋的质量受母亲的个性、 教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和婴儿的身体和气质有关。乖巧可爱的孩子谁都喜欢,但是对于爱哭闹的孩子, 家长要有耐心, 努力为孩子提供积极、充满感情的交往环境,使婴儿建立起安全性依恋。
母婴依恋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即使母亲和婴儿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只要质量高,也可能建立安全性依恋。最重要的是看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信号的敏感程度,和母亲对婴儿的关爱程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