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学习古典文学。

类上,有点点笨,请诸君详细解说下。字,书,诗,词。。。

学习古典文学的几点体会

金奕政

现行的初高中语文课本中,每册都有一定数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在教学这些作品时,应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观点来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与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得到教益。然而也有一部分教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复古主义,把古典文学作品看作是至高无上不可超越的范例。读起来装腔作势,摇头摆尾,讲起来津津有味,头头是道,一出口就是十来教时。片面地认为只有古典文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典范作品;另一种是自命为厚今薄古,实质上却是抱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是“五四”以前的作品,不管思想是怎样进步,反正是过时了,都是微不足道的,没有必要再化精力去钻研它了。表现在教学态度上是敷衍塞责,草草了事。对古典文学采取漠视粗暴的态度。我认为:这些现象都是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的缘故。我们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这里,根据我个人的见解,谈谈自己学习古典文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互相探讨的问题之一。

学习古典文学,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我们就不可能了解前人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也不可能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从怎样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更不可能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和共产主义文艺。因为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的,离不开原来的基础。“只有继承,才能革新”的名言,正说明了这个道理。许多优秀的民间歌手和现代作家,他们小时候,也大多是爱唱旧民歌看旧小说的人,况且有许多传统作品,还是我国劳动人民百传不厌的杰作。现在有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不同的程度上继承与学习了传统作品的精华而写成的。那么,我们做教师的有什么理由可以忽视古典文学的学习与教学呢?

至于党提出“厚今薄古”的方针,并不意味着对文化艺术遗产的轻视。相反的,我们党一直以来是尊重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今天我们对皇宫、寺院等古代建筑,都是尽力保存它们的原来面目,决不轻易拆毁、改建,但这并不等于提倡今天的建筑物也要模仿古代的形式和风格,否则,就会走上复古主义的老路。因为今天,时代已经不同,阶级关系已经变化,人民的要求也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我们学习古典文学作品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初高中课本中选用一定数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在教学时,从不同角度来给它们作适当的评价,这是完全必要的。重视古典文学的学习和教学,并不等于鼓励今天的学生和文艺工作者无选择地向古典文学学习,乃至提倡盲目地模仿。

要达到古为今用,在学习与教学古典文学作品时,就必须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评价标准。不能以为凡是古代留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同等的价值,将进步的和反动的、精华和糟粕同等看待。一方面,必须反对拿今天的要求来衡量古代的作品,这是反历史主义的观点。因为这种观点必将得出一个古典文学一无是处的结论,从而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道路;但另一方面,也必须反对精华、糟粕一锅炒。完全放弃批判、失去鉴别的投降主义态度。因为这种态度必将走向颂古非今,盲目崇拜古典文学的道路。

例如“水浒传”,生动地描绘了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中的英雄,遭受官府迫害,终于先后投奔梁山的过程,这就是它的最大的特点,它的主要价值就在这里。如果因为梁山好汉除了打出笼统的“替天行道”的旗号之外,并没有提出什么较明确的社会理想,就认为“水浒传”缺乏思想性,不能指出理想的斗争目标,那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也不符合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的历史条件,因而,这种看法是反历史主义的。如果以清代俞万春的“荡寇志”来和“水浒传”相比,那么“水浒传”的成就,就更加明显了。尽管“荡寇志”在某些地方也颇具特色,甚至个别章节的描写也可说不在施、罗之下,但总的评价,两者就显然不能相提并论;如果因为两者取材大致相似,描绘技巧也不想上下,而认为“荡寇志”与“水浒传”有同等的价值,那就完全是忽略了正确的历史观点和阶级观点的看法。因为“水浒传”歌颂了农民起义,表扬了劳动人民中的英雄们,进行了反封建统治阶级暴虐的压迫和剥削的斗争而“荡寇志”却做了封建社会里的传统宣传员,诬蔑了反抗封建统治的人民群众和人民英雄,它的艺术技巧是为封建社会的政治服务的,只是在封建统治的基石上多填一撮土而已!

综上所述,说明对古典文学简单地一笔否定固然是错误的,而无区别、无批判地盲目赞美,却同样是错误的。我们对待古典文学作品,必须运用历史观点和阶级观点来进行细致地分析和鉴别,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吸收它们的精华,剔除它们的糟粕,而不会受到它们某些部分的毒害。我们必须认识:古典文学的作家都受着时代的限制和阶级的限制,他们对历史现实问题的看法,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最进步,最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家也不例外。我们如果不承认这些实际条件,而以今天的标尺来衡量古典作家,固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忽视了这些实际条件,而将古典文学看作是当前文学的理想,今天创作的范型,更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必将走上脱离时代、脱离社会的“颂古非今”,乃到复古、倒退的道路。

总起来说,我们在学习与教学古典文学作品时,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恰如其分地评价它们的价值,吸收它们的长处。这才是我们对待古典文学的正确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3
首先要清楚两个不同的概念,“古典文学”和“古文”是不一样的,前者偏重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后者偏重语言能力(阅读、理解)的提高,两者当然是有交叉的。
从你的提问来看,好像是更偏重古典文学作品方面。读作品,兴趣第一,如果开头太难,越读越没有兴趣,那反而不好。所以应该找一些易入门或比较熟悉的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一套不错的普及型读物,从《诗经》到明清小说都包括进去了,你可以选取你比较喜爱的部分来读,比如《唐诗选》、《唐宋词选》等等,古典散文方面也有《先秦散文选》《唐文选》《宋文选》等等。另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也有类似的系列普及读物。
《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都是历经很长时间的经典选本,很多古典文学爱好者用这两本书做阅读入门读物。
或者你可以先找来现在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阅读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书店里有很多种,选一套看看,这里的文章都是精选的,而且一般篇幅不长,可以先浏览浏览,然后再找自己喜欢的部分加大阅读量。
如果你想首先加强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那么不妨读读王力的《古代汉语》,里面选了大量古代经典文章,也包括诗词,它的注释和讲解在古文解释方面更具权威性和指导性,而且还有专门的古汉语知识讲解。
先读读选本,了解、熟悉一下古代文学作品的大概情况,然后选取你喜爱的作家作品的诗文集来读。
兴趣是在阅读中逐渐积累和扩大范围的,共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18
首先你要掌握一定的古代诗词歌赋 不会背也要会吟 从春秋到清朝 重点是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时期 的诗歌 了解明清时期的小说 话本 要读原著
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 可以看一些文学评论 了解一些作者背景生平事迹 都是有必要的
第3个回答  2010-07-19
看书 买一本古代文学史 一本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本古代汉语 看完这三本书就有个底子了
个人推荐章培恒骆玉明的文学史 袁行霈的作品选 王力的古代汉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