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觉得对方是坏人,看他做什么事情都像是坏人;后来发现对方是好人,怎么看他都像是好人的成语

以前看过的一则典故:自己东西丢了,觉得是邻居干的,然后每天看邻居的言行举止都像是偷东西的人;后来东西找到了,怎么看邻居都不像是偷东西的人。

疑邻窃铁

出自《吕氏春秋》

原文: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了的神色,也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象是偷斧子的。过了几天,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丝毫也不象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邻居家孩子的言语举止并没有变化,但在丢斧人眼里却前后判若两人。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成见是人们形成正确认识的大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1
疑人偷斧
第2个回答  2010-06-20
智子疑邻
第3个回答  2010-06-20
【人有亡斧者】这则成语(寓言)来源于《列子》: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人的儿子偷走了,于是,他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人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还是脸色都像是偷斧的人。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又遇到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觉得他走路的样子、脸色都不像是偷斧的人。

人有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多疑的性格铸成了这样的错误,有时候或许是因为一些误会才有了这样的尴尬,而这种错误或尴尬有时往往因为没有解释的机会,而使这种现状持续下去,人与人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

往往等事情真相得以明白的时候,却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究其根本却不外乎人之内心的浮夸,修炼不到平和的淡定。每逢大事小事,身边总少不了那种“窃窃私语”的传递,一切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一切过后,却又都随风而逝,不过是几天的闲议而已,却把一个人性表露无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