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湘兰 赵小平
(全国地质资料馆)
摘 要 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和服务窗口,本文总结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出台10年来,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服务
多年来,地质资料工作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部门间地质资料互相封锁及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2002 年出台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立了统一汇交、公开利用、权益保护三项基本制度,强调了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条例》出台 10 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地质资料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广大地质资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本文以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服务工作为例,全面总结分析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全国地质资料馆服务工作主要进展
《条例》出台以来,为尽快提高地质资料服务水平,全国地质资料馆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调研,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服务政策,丰富服务方式,加大地质资料在线服务力度,加强资料服务宣传工作,主动服务重点工程等,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9 年至 2011 年连续三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双保行动”成效显著单位。
1.1 开展服务调研,分析对比差距
2003 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了《地质调查信息化产品社会需求分析》专题研究,对国内政府部门、专业人士及社会公众进行了地质资料服务需求调查。同时,对国内测绘、气象等部门的成果服务机构,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地质调查成果服务机构的社会化服务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及收费标准等内容。
2007 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了用户需求与服务满意度调查工作,2010 年开展了重要地质资料用户的回访工作。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及对服务工作的意见。跟踪地质资料应用情况。
通过上述调研及国内外对比分析研究,充分认识到我国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反映出服务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数据时效性和资料满足度问题,即地质资料汇交不及时,新资料少,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1.2 树立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
全国地质资料馆以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地质资料服务为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1)2006 年,建立了具有独立域名(www.ngac.cn)的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
开通在线地质资料目录检索及图形化检索服务,截至 2011 年底,共有 113504 条目录数据提供检索服务,网站累计访问量 136 万多人次;
开通地质资料全文浏览和下载服务,截至 2011 年底,共上网 1.4 万余份地质资料,累计为 8 万多人次提供浏览和下载服务。
上网了一批内容丰富的网络版数据产品,包括 1∶250 万、1∶500 万数字地质图、地球化学图集和全国地质工作程度图集等 25 个数据产品;截至 2011 年底,共有 7 万多人次浏览下载过上述产品。
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建设几年来服务量迅速上升,仅 2011 年网站访问量就达 90 多万人次,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地质资料网络化服务的强大需求,也体现了网络化服务方便、快捷和高效的强大优势。
(2)开通网上客服系统。
2008 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开通了网上客服系统,随时解答用户的问题,平均每月接待用户 200 人左右。
(3)开通代客查询和邮寄服务。
2006 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开通了代客查询和邮寄服务,很多外地的借阅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此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外地借阅者,为他们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代客查询和邮寄服务以来,平均每年通过电话和邮件接待的借阅者都在1万人次左右,服务效果显著。
1.3 开展应急服务,服务救灾工作
为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地质资料应急服务,我们制定了《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应急服务办法》。
面对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和西南各省(区)开展的抗旱救灾行动,全国地质资料馆及时启动应急服务,发布应急服务公告,上网公布与灾区相关的地质资料目录信息,建立应急服务绿色通道,实行 24 小时无假日值班服务。
同时,全国地质资料馆主动到抗旱一线上门服务。2010 年 4 月,全国地质资料馆赴贵州为抗旱救灾提供地质资料服务,为旱区找水打井队伍提供急需的旱区地质资料,全国地质资料馆被国土资源部评为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
1.4 建立回访制度,服务重大工程
全国地质资料馆建立了重点用户回访制度,主动将公共服务窗口前置到需求点。在对“双保工程”重点用户—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进行回访时,了解其急需格尔木至库尔勒新建铁路沿线地质资料的情况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新建铁路沿线地质资料集成开发,仅用 10 天时间就将数据量达490GB 的地质资料送到了用户手中,受到用户高度赞扬。《中国国土资源报》也以“中铁一院登门感谢全国馆主动提供服务”和“全国地质资料馆加力服务‘双保工程’”为题进行了报道。这充分反映了全国地质资料馆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发挥的重要作用。
1.5 积极研究探讨,非公开性资料服务获历史性突破
全国地质资料馆积极研究涉密地质资料公开利用问题,2007 年,非公开性资料数据加工处理服务取得历史性突破。1∶20 万、1∶25 万、1∶5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和全国地球化学数据库等多个非公开性数据库,可以根据国内外无法使用涉密资料单位(公司、个人)提出的具体经纬度范围,去掉地理要素后提供使用。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资料数据服务33万余幅(折合成1∶20万标准图幅)。
1.6 建立用户沟通机制,多次召开地质资料用户征询会
为加强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建立有效的与用户沟通机制,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全国地质资料馆首次于 2006 年召开了地质资料服务用户征询会。第一次主要邀请的是政府部门、国内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等单位进行座谈。2007 年举办的第二次用户征询会,将用户范围扩大到国内外矿业公司。2008 年,举办了地质信息资料服务扩大内需用户座谈会。
几次用户征询会,共有中国科学院李廷栋、肖序常院士,方克定专家,国土资源部、铁道部、水利部、交通部、环保部、国家测绘局、中科院、地科院、武警黄金指挥部、中石化、中海油、煤炭、化工等行业地勘单位,五矿公司、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巴里克鲍尔黄金(中国)有限公司、英美资源集团等 40多家单位 200 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地质资料用户征询会,建立了与用户沟通的渠道,了解了用户对地质资料的需求及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改进地质资料服务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 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条例》出台 10 年来,地质资料工作者从以前的仓库保管员,走上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主战场,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政策不配套
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已成为 21 世纪各国地质工作战略重点的今天,我国的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完善,多层次和多单位各自提供服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统一的服务窗口,没有统一的服务政策,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例如,虽然国土资源部出台了《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2008]69 号文),但各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执行中,存在对《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证书》(以下简称证书)审批标准不一,如私企、中介组织及评估机构能否办理《证书》存在分歧,有些省需要提交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才能办理《证书》等。
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地质资料服务收费标准相差较大,如文字报告复制收费标准从 0.2 元 / 页~ 2元 / 页不等,平均为 1 元 / 页;地质图复制费,最低 30 元 / 幅,最高 3000 元 / 幅,其余收费集中在 200元~ 1500 元。
地质资料使用方面:有些省只提供纸质资料复制服务,电子数据不提供;很多省规定每档报告不能全部复制,只能复制 30% 到 70%;有的省借阅矿产资料需要相应的勘查资质或矿权证等。
同样都是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但在执行地质资料服务政策方面差异过大,经常给借阅者带来困惑,也严重影响了地质资料服务水平的提高。
2.2 馆藏服务资源不足,原始实物资料管理亟待加强
全国地质资料馆进行多次用户需求与服务满意度调查工作,馆藏服务资源问题一直是用户反映最多、最突出的问题。馆藏新资料少,很多地质资料汇交(转送)不及时或不汇交(转送),导致馆藏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出现“无米之炊”。另外,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多年的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截至 2011 年底仅完成 5.6 万种,约占全部馆藏资料的 60%。
作为重要服务资源的原始及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目录数据库建设等都正在进行中,钻孔数据库的建设刚刚起步,部分实物地质资料可以提供社会服务,但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和服务工作尚未开展,这些都制约了地质资料服务水平的提升。
2.3 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地质资料服务产品比较少,专业性强,多数产品仅提供地质矿产勘查人员使用,针对社会公众、企业单位、政府等用户的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同时,现有服务产品多为原生态、单一性产品,汇交人交来的成果直接对外提供服务,没有针对特定地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或者重要经济区开发综合性产品,使产品的应用受到限制。并且现有的服务产品比较零散,没有按专业、产品表现形式、不同用户群体等原则形成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服务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还较低,没有形成地质资料服务产品统一的、权威的发布。
2.4 地质资料服务人员严重短缺
全国 33 个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中,专职从事地质资料的人数在 5 人以下有 22 个,占全国总数的67%。由于人员少,人员素质不高,应对日常工作已很困难,难以开发更多的服务产品,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德国钻孔数据库建设考察与学习总结报告中谈到,德国下萨克森州地质调查局承担数据服务工作人员约 30 人,其中承担钻孔数据库加工服务工作人员约 8 人。而全国地质资料馆承担 11万种地质资料和多种数据库对外服务的人员不到 10 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在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人员投入与国外的差距。
3 对策建议
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因此,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必须树立服务理念,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地质资料服务体系为核心,以海量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清理、整合和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组织、政策、标准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地质资料服务水平。
3.1 加快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服务政策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搭建统一的服务平台,在统一政策体系框架内,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行为,为社会各界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服务政策,规范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服务工作,为搭建全国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支撑。同时,开展涉密地质资料的管理研究工作,尽快解决地质资料定密标准不统一、定密工作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保证涉密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国家秘密资料的安全使用。
3.2 加快推进基础工作,加强地质资料服务资源积累
地质资料服务资源的不断积累与更新是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因此,首先要加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保证服务资源的积累。
第二,要加快实物和原始地质资料的清理工作,早日完成实物和原始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重要实物、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重要钻孔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第三,要整合多种地质信息资源,构建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
3.3 建立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全面整合各类地质信息资源,建立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开发权威的、可持续更新的服务产品,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4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队伍建设
人员紧张是资料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急需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全面提升地质资料服务水平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