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感受

学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感受 体会

  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感受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老作家柯灵曾有如下慨括: “中国新文学从来就和政治浪潮配合在一起,因果难分”。
  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反帝反封建;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一阶级斗争;抗战时期一一抗日救亡。这是一种不无缺陷的文学传统。好处是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短处是无形中大大减削了文学自身的全面的良性发展。
  这种泛政治化的传统,从文化理念上说是承袭着中国古代儒家正统的“文以载道"论,文学观的形成一般可以追朔到晚清时期由梁启超所倡导的“政治小说”。及至“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展后,虽然提出“为人生’’的文学口号,但很快就持续了梁启超的逻辑思路,无论周作人的“思想革命”,还是早期共产党人直接呼吁的“革命文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以“革命文学”为口号的左翼文学的空前发展,几乎形成了文坛的主流;抗战爆发,演变为清一色的抗战文学。当时根据地由于在理论上明确倡导“文学从属于政治"和文学批评“政治标准第一”以及“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等,更是把“政治化文艺"的传统发展到了凝固的程度。
  建国十七年仍是根据地文学的延续和新中国文艺政策的翻版。至于“文革文学”只不过是把这一传统发挥到了极至而产生“异化"罢了。
  这种泛政治化的传统之所以得以延续,应该说是与现实中国的社会政治动荡的局面相适应,由当时社会文化思潮所决定的。——无论是“五四”思想启蒙的要求和责任,还是民族救亡和民族解放任务的提出,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现代作家。使得他们的文化心态在政治化的问题上定型了。从绝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的传记材料中,都不难发现,作为文学家他们不满足于做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家,而期待同时成为思想家和革命家。即“诗人和战士”的统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文学主张、文学观念,基本上是一种作家的政治表态,或是对文艺政策的阐释。所有文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官方文艺政策的翻版。即使所谓的文学争论,也都是基于对官方文艺政策理解上的争议。文学的法则完全有政治规则所取代。纯粹从文学自身规律和文学现象的探究很难见到。这显然是政治化思维和活动掩盖了文艺理论自身的活动和发展。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从来就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得到自主的发展,这种政治化、中国化的倾向势必影响道中国产生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和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接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2
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诉求,文学的使命和社会的潮流总是相行不悖的,现代文学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也留下浓墨重彩,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作为个人的作家的命运也被时代刻上深深的印迹。我爱他们的热血赤诚、敬他们的学识胆量,这是大家频出的时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当代文学的开拓立功至伟。
第2个回答  2010-06-22
学习只是为了更好的忘记
第3个回答  2020-03-26
学习了《国
现代文学史
》感受
体会
学习只了更好忘记
人命运和
时代
诉求文学使命和
社会
潮流
总相行悖
现代文学
国近
第4个回答  2010-06-22
相对于当代史的杂,中国现代文学内容比较纯,就是一些大家的派别,但是内容也比较深,要吃透很不容易,光是鲁迅就很够研究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