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穆村简介

如题所述

天穆村,作为回族聚居的特色村落,自明清时期就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为人所知。这个村庄的历史与漕运紧密相连,当时的船工和陆路运输的从业者在村里占比较大。据《津门保甲图说》记载,1846年,天穆村和吴嘴村共有602户人家,其中船工60户,贩运者90户,这两个职业占据了总户数的26.2%。他们活跃于东西南北,西至太原,为山西钱庄运输银两;北达热河、归绥(呼和浩特)及喇嘛庙,贩售牛羊和皮货;南至襄樊、西安和老河口等地,运输各种货物。


进入民国,天穆村的商业繁荣进一步显现。天穆人经营的羊圈,如德盛号、义成号、源顺号、义顺成号等,每年能将十万只活羊运往天津,显示了他们的行业实力。此外,天穆人还以精湛的牛羊肉加工技术闻名,‘七七’事变前后,天津市的261家牛羊肉铺中,就有121家是由天穆人开设的,他们的“烧饼果子豆腐丝、炒面带小鸡”等特色食品,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职业形象,如“天穆人三把刀:牛肉、切糕、泥瓦刀”。


至今,天穆村的美食文化依然影响深远,如“穆庄子牛杂”和“穆庄子羊杂”成为津城的标志性招牌,商家和店铺遍布全城。1984年8月,天穆村更是建立了牛羊肉交易市场,成为天津市重要的牛羊肉集散地,见证了这个村落从历史到现代的繁荣变迁。




扩展资料

天穆村位于北运河左岸、京津路两侧。明代洪武、建文年间,有浙江钱塘(今余杭)人穆重和从南京随燕王朱棣北狩燕京(北京),后落户直沽小孙庄,遂称穆家庄。天齐庙村由河南入单姓建于嘉靖年间(1523—1566),后因建天齐庙而得村名。数百年间,两村陆续迁入周、刘、赵、龙、时、李、张、高、丁、马、黑、王、乔等姓,到1997年达到292个姓氏,多来自浙江、河南、江苏、山东、河北,主要是回族。1949年,穆庄子有784产,仅8产汉民。1951年两村合并,村名取两村首字,故名“天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