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吃了对身体有什么不好?

味精。鸡精,以及多种调味料,人食用了对身体有什么不好啊?特别是幼儿能用味精或鸡精做菜吗?

  首先看鸡精和味精的成份。

  味精是鲜味调味品类烹饪原料,是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或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还含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味精易溶于水,味道极为鲜美,溶于3000倍的水中仍具有鲜味,其最佳溶解温度是70~90℃。在一般烹调加工条件下,味精都较为稳定,但长时间处于高温,味精中的谷氨酸钠易变为焦谷氨酸钠,不显鲜味而具轻微毒性;在碱性或强酸性溶液中,易发生沉淀或难于溶解,其鲜味不明显甚至消失。...

  鸡精中含40%的味精,主要是由鸡肉、鸡骨或其浓缩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谷氨酸钠)和盐。其中,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盐占到10%以上。另外还有糖、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复合而成。鸡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鲜,主要还是其中味精的作用。另外,肌苷酸、鸟苷酸都是助鲜剂,也具有调味的功效,而且它们和谷氨酸钠结合,能让鸡精的鲜味更柔和,口感更圆润、丰满,且香味更浓郁。至于鸡精中逼真的鸡肉味道,主要来自于鸡肉、鸡骨粉,它们是从新鲜的鸡肉和鸡骨中提炼出来的。鸡味香精的使用也可以使鸡精的“鸡味”变浓;淀粉的作用则是使鸡精呈颗粒状或粉状,一般来说,鸡精以颗粒状为主。鸡精的成分由于比味精复杂,所含的营养也更全面一些。但和味精一样,鸡精在食物中只是作为增鲜和调味目的,用量只占食物的千分之几,因此比较他们的营养价值意义不大。而且,据调查,发现市场上不同品牌的鸡精之间,蛋白质含量并不一样,这主要与它们的鸡肉粉或鸡骨粉含量有关,甚至有的产品号称“鸡精”,但却并不含有鸡的成分。...

  鸡精同样也怕高温,很多人不敢吃味精,主要是担心它会产生一定的致癌物质。但实际上,在普通情况下,味精是完全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只是不要将它加热到120℃以上,比如煎鱼、煎肉前先放味精腌制进味,否则其中的谷氨酸钠就会失水变成焦谷氨酸钠,产生致癌物质,但一般情况下炒菜的温度都不会超过120℃。   而鸡精中同样含有一定的谷氨酸钠,因此它与味精一样,应注意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不仅如此,鸡精中所含的水解植物蛋白、水解动物蛋白同样不耐高温,所以鸡精也应该在炒菜起锅前加入,不要放得太早。...

  味精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菜肴临出锅前加入味精。因为谷氨酸钠在温度高于120℃时,会变为焦谷氨酸钠,食后对人体有害,且难以排出体外。长期积聚体内可造成心跳加速、手颤抖、失眠等不良反应。

  2.不宜在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糖醋鱼、糖醋里脊、醋椒鱼等。味精呈碱性,在酸性食物中添加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菜肴走味。

  3.不宜在碱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包子、馒头等。在碱性环境中,谷氨酸钠会变成谷氨酸二钠,使鲜味降低,甚至失去鲜味。... 

  4.注意菜肴的咸淡程度。如果菜肴太咸,味精就可能吃不出鲜味;太淡则味精的鲜味“吊”不出来。食盐与味精的比例应在3:1~4:1的范围内,即可达到菜肴的圆润柔和口味。做凉拌菜时,宜先将味精溶解后再加入。因为味精的溶解温度为85℃,低于此温度味精不易溶解。味精虽好,也非多多宜善。摄入过量会出现嗜睡、焦躁等现象。因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有人还会出现焦躁、心慌意乱,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骨头酸痛、肌肉无力。味精吃多了还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少吃味精。经实验证明,每道菜应以不超过0.5毫克味精为宜。...

  鸡精在使用中也要注意:  

  1.鸡精本身含有一定比例的盐分,在使用时加盐要适量。

  2.鸡精含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谢产物是尿酸,所以痛风患者应适量减少使用量。

  3.鸡精溶解性较味精差,如在汤水中使用时,应先经溶解后再使用。只有溶解了的物质才能被味觉细胞更好的感知。...4.鸡精中含有盐且吸湿性强,用后要注意密封,否则富含营养的鸡精会产生大量微生物,进而污染食物。  

  鸡精在烹饪过程中,对使用它的条件,较味精来说相对就要宽松得多。鸡精可以用于任何使用味精的场合,适量加入到菜肴、汤、面食中均可起到较好的调鲜作用,尤其在汤和火锅中加入鸡精,其香气、滋味相互适应,相得益彰,可令人食欲大增。

  综合以上各种条件,日常生活中还是使用鸡精更方便,更健康。

  参考文献:http://iask.sina.com.cn/b/13028710.html?from=relat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04
不一定调味品吃了就对身体不好,也有好的啊,例如
辣椒

  牙买加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辣椒中的辣椒素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但研究人员尚不清楚辣椒素如何影响胰岛素的含量,推测辣椒素可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也有可能会延缓胰岛素的分解。另外,辣椒素已被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即用来恢复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受损的神经。

  生姜

  生姜性温味辣,含有姜醇等油性挥发物,还有姜辣素、维生素、姜油酚、树脂、淀粉、纤维以及少量矿物质。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健胃增进食欲。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姜黄素能降低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水平,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降低尿白蛋白,改善肾功能。

  大蒜

  大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蒜的鳞茎。中医认为大蒜无毒,生品辛温,熟品甘温.归脾、胃、肺、大肠经,有暖脾胃、行气滞、散结肿、杀诸虫、解百毒之功效。中药药理研究证明,大蒜素具有辅助降血糖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膳食结构不够合理,人体中硒的摄入减少,使得胰岛素合成下降。而大蒜中含硒较多,对人体中胰岛素的合成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多食大蒜,有助于减轻病情。常食大蒜还能延缓衰老,它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参。大蒜还有一定的调节血脂及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作用,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大蒜能保护肝脏,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科学家发现,蒜精可以明显地抑制某些葡萄糖的生成酵素,却有助于肝脏中与葡萄糖代谢作用相关的酵素之作用。大蒜可以使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浓度下降。一般来说,糖尿病病人血液中的三酰甘油酯浓度都很高,因此,多吃大蒜也同样有助于糖尿病的防治。

  桂皮

  最近美国科学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在其饮食中加入一些桂皮,他们的病情将会得到改善。研究人员对60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对比试验,要求受试者在每天的饮食中加入1克、3克或6克的桂皮或面粉胶囊。40天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受试者体内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检查。化验结果表明,那些服用桂皮粉患者体内的血糖、胆固醇以及血脂均明显下降,降幅最高可达30%。而那些服用面粉胶囊患者体内的这些指标没有发生变化。但桂皮不能大量食用,因为多食后会产生一定的毒性。每天食用很少量的桂皮(1克)即可帮助糖尿病患者稳定和缓解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可在他们早餐的咖啡、橙汁和粥中加入桂皮粉。此外,也可以用桂皮煮水,然后用桂皮水沏茶。
第2个回答  2011-08-03
调味品吃多了是不好,但是适量的使用是没有害处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