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老师应如何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件

如题所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作为生活教师,要用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生活当中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初二年级学生黄冠华同学在餐厅用餐常不排队,每次一到饭堂就趁机插队,被我发现了,我从这边过去找他,他就背向我又转到那边,还强词夺理说找人;我批评他,他还骂骂咧咧的顶撞。因为饭堂人太多,怕给其他同学造成不好的影响,我把他叫到外面,问他为什么对老师那么无理,用手指着老师骂,他情绪很激动,眼泪水都掉出来了,我就让他慢慢的先平静下来,回房间也没去找他,晚上我去宿舍找他谈,分析他今天的所作所为,对其他同学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等。他说因为今天心情不好,所以情绪很激动,老师对不起了。通过上例可以看出,所谓的“冷处理”就是要多方面的考虑问题:一是迅速控制突发事件的发展;二是从造成突发事件的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首先作好其安抚工作,然后再找机会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问题。这样有条不紊地“冷处理”,就会利用“事过境迁”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不再头脑发热,起到一种使之学会交往的教育作用。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行为宜静不宜动。处理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生活教师的自制能力和应变能力。如初三(3)班赵世凯同学在就餐时,与同学打闹,故意将饭菜倒在餐桌上,看见我来时,躲到另一位同学的后面。这时我走过去拿来扫帚等工具边收拾餐桌边说:“哪位同学对桌子这么好?让它也与我们一同品尝一下学校的南、北风味餐吗?不过这样做不太雅观,如果用饭盒装……”。没等我把话说完,赵世凯同另一个同学主动过来一同收拾并面带愧色地说:“老师,是我不好,我不该在餐厅打闹,更不应该把饭倒在餐桌上,浪费粮食。”我说:“再去打份饭吧,否则,下午你会饿肚子的。”我什么责备的话都没有说。等到午睡前,我同该生就中午餐厅一事再次进行探讨,分析此种做法的弊端及其影响,终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反过来如果我当时就大发雷霆,进行斥责,我想也许会是另一种结局吧。现在这位同学在餐厅不但能守纪律,而且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作为生活教师在处理学生中突发事件时,不能只凭对学生的印象浅尝辙止,应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初二(3)班某学生,因一时扭转不了以往的不良习惯,对现任生活教师的管理方法很不适应。有一次,午餐饭不吃,并故意把饭倒掉,说饭不好吃,对老师、同学们的劝告置之不理并恶语伤人,把碗使劲一扔,调头就走。回到宿舍后生活教师不是先急于批评该生,而是叫来几位同学对该生以前的情况作以详细了解,并以母亲般的关爱,带他到自己的房间帮其泡碗面吃,边吃边聊,同时又与班主任老师一起分析在教学区的情况,最后才知道现任生活教师曾经向该生的班主任反映过他的问题。并因此受到班主任的批评,因此,今天他才出难题。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调查要深入细致,找准原因,然后对准下药。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过程宜柔不宜刚。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感情一定要真诚,方法一定要柔和,不应该简单粗暴,以至激化矛盾,徒然增加处理问题的难度。本期的学生家长会那天,初一生活教师陪某一学生看病去了,加上家长来校,学生情绪激动,尤其是赵同学,因家住香港,父母离异,长期没人来校看他,今天母亲来后,又匆忙走了,他看到其他同学的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共进午餐,心中颇不是滋味。于是在休息时间便借故与同学发生冲突,更不服从生活教师的管理,在生活区大喊大叫,对其他班级生活教师、生活组长的管理更是视而不见,并且破口大骂保安和年级组长,情绪异常激动。当时我什么都没说,只是让他到宿舍去,帮他擦擦脸,并把弄脏的衣服帮其洗干净,以平静他的情绪,又拿一些他喜欢的公仔面、饼干、柚子给他吃,然后让他休息,让他感受母亲般的关爱。“老师,下次我来校时,一定给你买个大柚子”。他天真地说。“只要你过得开心,老师什么都不要。”我以柔克刚,下午,他主动地向保安及老师承认自己的错误。现在赵同学已成为生活区的小干部。 生活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艰苦的。但只要以爱的美好感情作基础,跟学生建立起感情的桥梁,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艺术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与同学们一起摸爬滚打,唤起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感,相信在以后的生活管理工作中,学生在生活区里的突发事件就会越来越少,生活教师也就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