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入声为什么到现代汉语中就没了

如题所述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一般认为汉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由于古代没有录音设备,我们无法确切了解古人的发音,只能通过一些旁证。一般研究中古汉语多采用隋朝和唐朝的韵书。 一般认为上古汉语没有轻唇音,中古汉语才产生轻唇音,卷舌音的出现和入声的消失也常作为近古汉语的标志。
汉语还分为文言文(书面用语)和白话文(口语)。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先秦的书面语与口语差距不太大,<<诗经>>今天读来不太容易,周代则是口头上唱的,特别是《风》,就是采自民间。<<山海经>>主要部分在战国时代已成书,可其语言比其它同时代文献平易,这是由于作者或口述者为巫,采用的是口语,比其它文献更接近于中古和现代的语言。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了古代白话,代表就是古代的白话小说。白话文在唐代已经出现,叫变文。以后宋话本、元曲、明清小说把人民的活语言融入文学作品,可以说是现代汉语改用白话文的基础。
目前一般认为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其中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特点是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辅音韵尾,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与古汉语相差较大,所以一直被人诟病。北方方言又被成为北方官话,又可细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等。其中西南官话也称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湖南、广西北部边缘地区。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而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
吴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7.5%左右,主要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分、上海及浙江大部分地区,可分五个次方言:太湖方言、台州方言、东欧方言、婺州方言、丽衢方言。特点是对清浊辅音的区分。
闽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5%。分布于福建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海南部分地区及台湾省汉人居住区。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闽南闽北之间不能通话,保留了很多中古汉语。其中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文昌话、雷州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内部分歧也很大。南洋群岛中的华侨和华裔中多数来自闽方言区。
粤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3%,通行于珠江三角洲、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及香港、澳门,当地人称之为“白话”。粤方言声调复杂,通常有九到十个左右,同时也保留许多中古汉语。东南亚、南北美洲等海外华侨和华裔中近90%的人都来自粤方言区。
湘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3%左右。
赣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3.3%。
客家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4%,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通行于广东,福建、广西、台湾、江西、湖南、四川等客家人居住区,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
广东一省,主要就有白话(粤语)、潮汕话、客家话、海南(雷州)话四种语言存在,相互之间都难以交流,白话的一些语法结构都与汉语不同,而海南话甚至一个字能发出几个音。其实潮汕话和雷州话都属于闽南话的分支,随着渔民的沿海迁徙而到达浙南到海南,甚至广西沿海地区。但又因禁海等原因而相互隔离,独立发展,最后导致现在基本无法沟通。对于一个在一个省都不能覆盖的语言,因为香港经济作为后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国学习的语言,而能否懂白话成为进入港资企业的必要条件。广东和福建也成为中国的方言特区,有用方言的电视台存在,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华侨和海外华人只懂方言,以方言为纽带来联络感情,更多是统战需要。
清朝皇帝就诏令闽粤两地都要设立正音蒙馆、正音书院,以驻防旗人为正音教师,全力推广普及官话,但效果似乎不明显。新中国建立后更是强力推行普通话,目前闽粤年轻人基本可以讲(虽然一听就可以听出来差别),听懂没有问题,不过方言节目更受欢迎。这几年,外地人大批到广东,操着带着各地方言的普通话,当地人已把把普通话当做常态。许多香港人要到内地投资合作,首先要学习普通话,而许多厂也不再把懂粤语作为招工必要条件。现实的需要比强迫的效果更显著。看来普通话还是要推行的,但方言不妨可以允许存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回潮。随着交通的改善,全国各地交流的普遍化,普通话已是大势所趋。香港人和海外华人也逐渐接受这个现实,许多人都是自愿学习的,特别那些需要经常与内地交流的人,不懂普通话很快将成为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障碍。不过已经传承如此之久的方言,要它消亡似乎也不尽情理,不如给它一定的空间去存在更好。

参考资料: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781641&blogid=3710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7
汉语里入声还是基本上保留的,只是mandarin没有了而已。这个原因嘛,因为推普已成既成事实,所以还是不说为好。有兴趣的去搜一下普通话的历史就知道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20
入声,是指《广韵》等古代韵书中同属入声部的入声字所具有的声调。
入声作为一个声调以及它所特有的入声韵 入声作为一个声调,它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归并到其它声调中消失了,连入声字特有的入声韵尾也脱落了因为:
1、入声和很多的方言音相近,不便于分辨。
2、入声发音很不好掌握。
3、入声在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没有存在的必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7-15
流传过程中,入声转入了上声和去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