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到隋唐的文化成就

如题所述

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那么,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科技、宗教、文学和艺术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农学、医药学和地理学)

1、数学:

(1)刘徽 魏晋 极限理论 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2)祖冲之 南朝 精确圆周率到七位 比外国早近1000年 《缀术》

数学知识小结:

(1)东汉《九章算术》,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

(2)刘徽和祖冲之的成就

2、农学: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农牧业的生产经验、食品加工和贮藏和野生植物的利用.

农学知识小结 :

(1)北朝: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牧业的生产经验、食品加工和贮藏和野生植物的利用

(2)明清时,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学成就和欧洲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3、地理学

(1)西晋 裴秀 地图学家 《禹贡地域图》和绘制地图的原则;

(2)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集历史、地理、文学的综合地理著作)

(二)宗教——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

1、道教:东晋 葛洪改造道教;萧梁时,陶弘景建立起神仙体系.

2、佛教:魏晋南北朝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比较道教和佛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为封建统治服务;麻痹人民;

不同点:宣传的教义不同.

3、佛教盛行的危害

(1)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

(2)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人民血汗;

(3)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加重农民负担;

4、反佛

(1) 南朝齐梁 范缜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理论上打击佛教;

(2) 《神灭论》形神统一

(3)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 ,两次灭佛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1、诗歌:类型: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体

2、“建安文学” 曹操父子 风格??

曹操《蒿里行》 王粲《七哀诗》 蔡文姬《悲愤诗》

3、陶渊明 东晋 风格 《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诗》

4、乐府诗(民歌) 南北朝

南方 风格:编绵婉转,多写爱情 《采桑度》

北方 风格:慷慨激昂 ,恋歌、牧歌和战歌 《敕勒歌》和《木兰辞》

(四)大放光彩的艺术___(书法、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

1、 书法:

(1)蔡邕 东汉末年 (2)钟繇 曹魏 隶书——楷书

(4) 王羲之 东晋 “书圣” 《兰亭序》和《黄庭经》

(5) 王献之 东晋 与王羲之合称为“二子”

2、绘画——带有宗教色彩

(1) 曹不兴 三国吴国人 佛像画的始祖

(2) 顾恺之 东晋人 擅长画人物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 雕塑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四、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一)隋唐时期文化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全面繁荣,辉煌灿烂,光照四邻;

原因:

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基础); 2、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有利氛围)

3、民族交往密切,促进文化互相交流、融合(民族色彩);中外往来频繁(吸收外来优秀成分)。

4、继承发扬历代传统文化

(二)隋唐科学技术的新阶段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1)隋唐雕版印刷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

(2)唐中期已有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2、天文历法成就显著

(1)僧一行制订《大衍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2)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测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3、医学的进步

a. 孙思邈和《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

b.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

c.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建筑的成熟

(1)隋朝宇文恺(首创图纸和模型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修建大兴城,成为唐都长安的基础;唐都长安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

(2)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诗歌的黄金时代

1、初唐的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2、盛唐诗歌成就最大: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

3、李白、杜甫诗歌成就最高

4、中唐白居易诗歌反映生活,《新乐府》是代表

5、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别创新格,咏诗史感人至深

(四)多姿多彩的艺术

1、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2、隋唐绘画

(1)题材广泛,风格多彩多姿:

(2)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线条运用,山水、花鸟成为绘画主题。

(3)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是杰出画家。

3、隋唐书法

(1)汇合南朝秀美和北朝雄健,创出新风格;

(2)著名书法家有受王羲之影响的初唐三大家、盛唐颜真卿创立“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中唐柳公权创立“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怀素

4、隋唐乐舞:

(1)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风格多样:

(2)隋代九部乐,唐代十部乐;著名乐曲有《秦王破阵乐》;唐玄宗的《霓裳羽衣舞》高出众舞之上

1、文学

⑴魏晋南北朝: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流派。

⑵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2、艺术

⑴书法:

①发展概况

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 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 创出新风格。

②主要代表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唐朝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⑵绘图:

①发展概况

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

隋唐的画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②主要代表

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三国至隋唐文化的内容,分析三国至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历史客观基础,由文化到社会存在,由表及里形成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思考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注意到文化发展、繁荣需要-定的时间进程。
3.史料实证:欣赏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壁画图片,感受其艺术魅力,总结其艺术特征。
4.历史解释: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初步掌握阅读史料阅读的方法。通过材料的阅读,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对材料的历史名词进行解释。本课结束后,对隋唐繁荣的文化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5.家国情怀:学习对三国至隋唐的思想、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到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对异质文化进行包容性,这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到隋唐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难点:多角度认识三国到隋唐时期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的变化特征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右图是三教合一图,反映了儒、佛、道三教合一。大家思考一下,汉唐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是如何发展的?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成就还有哪些?让我们从三国穿越到隋唐,感受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
【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阅读课本,探究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概况。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
(1)汉代: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代:儒学复兴运动
①原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②时间:唐朝中期。
③内容: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
2.道教
(1)兴起:东汉末,是中国本土宗教。
(2)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②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3.佛教
(1)传入:汉代传入。
(2)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道的思想,渐趋中国本土化。
②武则天时期: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3)曲折:反佛斗争
①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概况:南朝的范缜是反佛最杰出的代表;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为加强统治,几度灭佛。
③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
【师】同学们思考,魏晋时期和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
(1)魏晋时期
①当时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人们纷纷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②统治者的提倡支持。他们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统治。
(2)隋唐时期
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交流频繁。
②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宗教政策,儒、释、道均得到大发展。
③佛教的世俗化进程加快。
④印刷术、造纸术的应用大大推动了佛、道的传播。
二、文学艺术
【师】展示李白和杜甫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魏晋南北朝到唐朝这一时期的诗歌成就。
1. 诗歌

(1)魏晋南北朝
①概况:文学艺术成就突出,文学形式风格迥异。
②主要文学形式
A.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诗歌、辞赋和散文均有发展,是社会由分裂趋向统一的产物,以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苦短为主要内容。
B.田园诗:向往农村生活,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代表作有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C.南朝骈文:骈文在形式上讲究对偶,因其多偶句似两马并行而称为骈文。在声律上追求平仄配合、音韵谐和。讲究文采华美,讲究用典等。代表作有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D.南北朝民歌
a.南方: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如《采桑度》等。
b.北方:慷慨激昂,有恋歌,也有牧歌、战歌,如《敕勒歌》《木兰辞》等。
(2)唐朝
①概况: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②代表诗人
盛唐时期
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师】分别请同学们欣赏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的《金刚经碑》和怀素的《自叙帖》,感受书法的独特美。
2.书法
(1)东汉: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2)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概况: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从实用转为审美。
②代表作: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姨母帖》
属行楷书体,但书法中还留有隶书遗意,《兰亭集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隋唐时期
①概况:此时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②代表,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师】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绘画,成就斐然,上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
3.绘画
(1)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2)隋唐时期
①概况: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吴道子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被称为“画圣”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②特点:受外来文化影响显著;山水画突出;绘画艺术走向自觉。

4. 雕塑
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窗、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三、科技
【师】同学们观察图片,仔细阅读课本,学习魏晋至唐时期的科技成就,并完成下面表格。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地位
数学
三国时期刘徽
提出圆周率计算方法

南朝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推演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比欧洲早了近1 000年
农学
北朝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
西晋裴秀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综合性的地理著作
(2)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
①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②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③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④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⑤唐朝孙思邈完成了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
⑥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1.多元文化交流
(1)中印之间的交流: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西行前往天竺,研学佛教思想,促使佛教本土化。
(2)中日之间的研讨:日本的空海和唐朝的鉴真,促进了中国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
(3)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
(4)日本、新罗两国的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以及留学生。
(5)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
(6)伊斯兰教传人唐朝。
2.评价
(1)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2)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对形成中华文化圈起了重要作用。
【师】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同学们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3.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2)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3)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洛阳是国际性大都市。
(4)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
(5)使臣、商人、留学生及僧侣在推动中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史料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答案:
第2个回答  2020-10-24
书法艺术,唐诗,汉赋等等
第3个回答  2020-10-24
是很不错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