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蟹需要建设哪些基础设施?

如题所述

(1)养殖稻田的基本条件

①水源、水质、水量:养殖水生动物首要条件是优质的水源,选择稻田养殖场地要求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周围无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 5361-2010)标准。取水方便,水量要满足养殖需求,达到旱久不涸、雨水不漫。

②地势、土质、面积:养殖稻田要求地势平坦,用水通过动力提水,排水可在低位自动流出,崎岖不平的丘陵和山区,需处理因地势高差的渗漏问题。土质要肥沃,黏性土壤为最佳,矿质土壤、盐碱土和沙土容易渗水、漏水。面积原则上不限,每块面积5~10亩,最好集中连片,便于水产品销售、品牌创建和形成产业化。

③电力、交通、通信:要求达到供电、交通、通信方便,关系到养殖投入品和产品的运进、运出的畅通、便利,关系到人员和信息的来往和交流。尤其规模化稻田养殖区域,呈得格外重要。还可将稻田养殖与乡村风景休闲、旅游、农家乐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2)养殖稻田的基础设施

①开挖鱼沟:鱼沟是稻田中增加有效水体和养殖动物活动空间的重要设施,一般距田埂四周2~3米处挖成上口宽5~6米、底宽3~4米、深1~1.2米的环沟,小的田块另开挖十字形、大的田块可开成目字形或井字形的田间沟,一般每隔20米开1条横沟,每25米开1条竖沟,沟宽2~3米、深0.8米,达到沟沟相通、沟窝相连。

②开挖鱼窝:鱼窝是解决养殖动物在稻田中栖息生长和解决水稻施肥、用药、烤田与养殖矛盾的一项重要设施,同时,也有助于养殖对象的饲养管理、捕捞收获。鱼窝开在鱼沟的交叉处或田边、田头,也可开在田外。鱼窝的位置、数量、形状、大小和深浅,根据稻田的地形、田块面积大小、饲养种类和放养数量而定。鱼窝的深度一般为1.2~1.5米。鱼窝太浅,夏季高温时,水温过高不利于养殖动物生长;鱼窝太深,不利于养殖动物到大田中活动觅食。

③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窝的土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目的是提高和保持稻田水位,有利于提高稻田养殖产量,并防止大雨、洪水冲塌,便于在上面建防逃设施,防止敌害生物和避免养殖对象逃逸。养殖稻田田埂的高度,可根据稻田原有的地势、饲养目的、养殖种类而定。通常加高到0.6~1米,埂顶宽0.5米左右,加固时每层土都要夯实,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满水时不能崩塌,确保田埂的保水性能。

④开挖注、排水口:在稻田两端斜对角,开挖注、排水口,以利进、排水流通畅。进、排水管由阀门控制,阀门边缘严密无漏洞。进、排水口设置不锈钢或铁质防逃网,避免进排水时养殖水产品逃走。

(3)稻田养殖附属设施配套

①安装拦栅:在注、排水口安装拦栅,以防野杂鱼等敌害进入稻田和养殖对象逃逸。拦栅可用不锈钢、塑料网布、竹篾等编成。拦栅安装高度要求高出田埂0.5~0.8米,下部要深埋泥中,做到坚固牢实,没有漏洞。

②建平水缺:其作用是使田间保持一定的水层,特别是暴雨季节,能使多余的积水溢出,确保田埂安全,防止养殖对象逃逸。平水缺可与排水器结合起来做,一般建在傍依排水沟的田埂上。平水缺内、外侧都安装拦鱼栅。

③防逃设施:养殖河蟹、小龙虾、鳖、蛙等水生动物的稻田,必须在田埂上搭建防逃设施。防逃设施一般用塑料薄板做材料,在田埂上方距离田埂斜面1米的外沿稻田四周挖约0.2米深的沟,将塑料薄板埋入沟中,保证塑料薄板露出田埂面0.5米左右,塑料薄板每隔1米用竹、木棍或塑料细管支撑固定,防逃塑料薄板在四角做弧形,防止养殖动物沿夹角爬出逃逸。

④防鸟装置:喜鹊、白鹭等鸟类不仅喜欢摄食稻田养殖的水生动物,而且还会传播疫病。因此,在稻田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时,要考虑安装防鸟装置。一般在稻田四周田硬上用2.5米高的水泥桩柱,埋入土中0.5米左右,并拉上粗铁丝,稻田上空拉细塑料线,间隔0.5米左右1条,这样既能防鸟又不伤害鸟,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有条件的在稻田上空覆盖防鸟网,将鸟类拒之网外。

⑤其他配套:稻田养殖还必须配备抽水机、泵,必要的增氧设施,准备养殖用小船、网箱、工具等,建造看管用房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