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描写了李大钊同志被审时的情况?

如题所述

1927年的春天,父亲有些反常,原来是军阀张作霖要来检查。一天,“我”和父亲在家中,突然,闯进一伙人,把“我们”带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见了母亲和妹妹。十几天后的法庭上,和父亲匆匆见了一面,庭后,“我”、母亲还有妹妹被释放了。第二天的报纸上却写着“李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63373833大钊等昨日已执行绞刑”,“我”和母亲昏倒了,因为我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就已经执行绞刑了。

1、中心思想:《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作品出处
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同志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属于回忆式文章。

二、告诉我们的道理:
要学习李大钊那种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和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被捕时写了敌人的残暴与父亲的临危不惧;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5
本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本课描写的事情主要有这样几件:第一件事情写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工友阎振三被抓。第二件事情写父亲被逮捕的经过。第三件事情写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相见的情景。第四件事情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

本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为: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结合课后第三题课文笔记理解。

本课的第四个学习目标为: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结合课后第四题课文笔记理解。作者为了客观地塑造好父亲形象,运用了多种方法。

被捕前,第7节主要抓住父亲的语言,表现父亲无私无畏的精神。

被捕时,父亲临危不惧的动作,11节,17节,展现了革命者沉着镇定的气质。

被审时,对父亲外貌和神情的描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够印象。20节,23节,28节表现了父亲对敌人的毫不畏惧,坚贞不屈的内心世界,也有对家人的不舍。

对于这些句子,学生可以反复读几遍,体会人物品质。

文中还有多种写作手法,能读出更好,如果预习时不能抓住,上课时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