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

如题所述

一、帮助学生消除畏惧情绪
  
  教学中,常听到学生说:“我怕老师提问时点到我的名字,讲错了难为情,同学们会笑话我。”这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畏惧心理的表现,学生产生畏惧根子是产生了差错。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差错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出现了差错,学生才会想办法去分析差错的原因,努力去避免差错,要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当学生在数学习题练习中,出现差错时,教师不应该厉声地批评他们,而是应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找出差错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和纠正。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知错改错,消除畏惧心理,从而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心态。
  
  二、调节课时节奏,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
  
  数学在小学学习的各门学科中,可谓是最难的学科了。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复杂而深奥难懂的例题和难理解的内容,因而会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铺设台阶,降低坡度,调整教学节奏,立足于学生听懂和理解。当学生遇到一些较难的数学例题或练习题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怕做不好。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做好相关知识点的复习,有意识地铺设台阶,降低难度,这样的由简入难,便于学生接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控制“具体依赖”,发展“抽象依赖”
  
  具体依赖表现为按明白的、简单的相对刻版的方法虽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信赖权威和集体,缺乏本身的独立思考。抽象依赖表现为能以最灵活的方式输入信息并加工,在接受信息中进行最大选择,不轻易受他人思维的影响。为了刺激学生的积极情绪,要在教学中经常抑制具体依赖,发展抽象依赖。例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如果学生对某一个问题回答正确,就不要重复。在单元复习时,组织学生写单元小结,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并选几份好的单元小结张贴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这也是减少具体依赖的好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四、创设课堂教学最佳学习情境
  
  心理学认为,学习情绪是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也值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或条件。环境影响着学习的数量和性质,而学习的数量与性质又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觉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绪之间的密切关系,并看、利用这种察觉去创设、去发展引起学生关心和探索的情绪,那么,课堂教学便会处于最佳状态,教学实践证明,说话风趣,使人兴奋的气氛,会使学生产生悬念、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而紧张严肃的课堂气氛,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抑制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节课的内容时,课前布置给学生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教师结合平行四边形模型传授平行四边形性质,学生拿着自己做的模型,边看边听教师讲授,别有情趣,引入了最佳学习状态,起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心态。
  
  五、加强师生课堂交流
  
  交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又促使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式。教师运用语言意境启发学生,使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构建数学模型,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课堂教学的交流,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交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所在。课堂教学交际化,就是要求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把数学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来用。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都成为以数学知识进行交流的活动。
  此外,在课堂上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创造“刺激”,以令人兴奋的情绪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责任感。课堂上要经常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与目标,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解题要求速度快,而且准确;做过关练习,定期布置思考题,适当增加学习的压力。只有这样不断的刺激学生来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理想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富于理想、上进心强,但也容易受挫折而一蹶不振,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上进心理的萌生和发展,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因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所犯的错误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纠正和说服,给与科学的诱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并肯定其创新精神。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形成来自符合认识规律的刺激,一个教师不仅要探索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更要努力探索完成知识系统之间的控制论系统,以便科学地去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以达到教学的最佳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