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期行翻译诗意

如题所述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首诗的大意是: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达。陈太丘便不再等候,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我父亲已经离开了,久久等待的朋友没有如约而至,他于是生气了。

从我手里拿过戒尺敲在我父亲的门上说:你约了我来却又不等我,是什么缘故?后来客人发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在门外玩耍,于是他感到惭愧,便下车去拉元方的手,想要表示亲近。元方却径直进了屋,头也不回。客人便尴尬地离开了。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如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读后感: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章出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从这篇课文中,我获得了很多启示。

陈太丘的朋友在面对陈太丘的离去时,应该更加冷静和理智。虽然他爽约了,但是当着孩子的面,用大人的方式斥责他的父亲,显然是不尊重和不理智的。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生活启示:在我们生活中,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要学会冷静分析,避免情绪失控导致错误判断和行为。

从陈太丘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非常注重诚信和礼仪,对于自己的承诺和责任,他会毫不犹豫地履行。

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这一点可以从他坚守约定的时间并等待朋友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对于我们来说,诚信和礼仪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诚信和尊重他人。

从元方的角度来看,他的表现也值得我们学习。他非常聪明机智,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同时,他也非常有礼貌,不会因为自己年纪小或者对方是客人就失礼。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聪明和懂礼,时刻保持良好的教养和素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