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信格式

请问日本书信格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希望能给举一个例子。(最好是图)谢谢了!

1.头语と结语
ワンセットで使う。ただし、年贺状や暑中见舞いには结语は不要。

2.前文
时候の挨拶→安否の挨拶→感谢のことばが_く。

3.主文
「さて」「ところで」などのことばで要件に入り、「つきましては」などに_く言叶で、どういう目的の手纸なのか明确にする。

4.末文
缔めくくりとして结语の前に入る。今後のお愿い、相手の无事を祈る言叶、乱笔の陈谢などで终わる。

5.後付
日付→署名→宛名の顺に书く。

6.别记・副文
要件が复_なとき、主文は大まかに书き、别记として具体的に书く。また、とくに付け加えたい要件があるときは、「追伸」として短め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27
信 封 写 法

日语信封有直式(竖式)信封和横式信封两种。直式(竖式)信封也称日本式,横式信封也称西式。这两种信封的写法是不一样的。

1、直式(竖式)信封的写法

信封右上方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写收信人的地址时,若一行写不下可另起一行,但应比前一行低一格。收信人的姓名则应写在信封的正中间,且字体应比地址的字体大。

信封背面正中偏右下方则写寄信人的地址;偏左下方写寄信人的姓名。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横写在寄信人地址的上面,单独占一行,而寄信的日期则写在左上方。

2、横式信封写法

西式:

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和姓名写在信封中下偏右,字体较大。寄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和姓名则写在信封左上方,字体比收信人的字体要小。邮票贴在信封右上方。

日本式:

现代日本青年突破了传统的日本竖式信封,多喜欢用横式。因此,日本式信封中除了竖式外,还有横式信封。

信封正面只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和姓名。姓名要写在信封正中,字体要比地址大。而信封背面则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要写在信封背面三分之二高度以下位置。寄信日期写在背面上方。封口处可写上一个“封”字,或者画一个符号“〆”(读作“シメ”,表示“缔め”的意思)。

とうご(启事语)
前文最先出现的是とうご(启事语)。这种启事语最常用的有[はいけい]、[はいてい]、[はいじょう]、[はいはく]等。特别郑重的场合用[きんけい]、[しゅくけい]、[きょうけい]。发急信或者等待的回信没有来而再发一封同样内容的信时,可用[きゅうけい]、[きゅうてい]、[早速ながら]、[きゅうはく]和[さいけい]、[さいてい]、[つさいけい]等。除了郑重的场合外,有时省略前文中一部分或全部寒暄语时,用[前略]、[冠省]、[前省]、[略省]。接到来信需要回信时所用的启事语则有[はいふく]、[ふくけい]、[けいふく]。女子一般避免使用[はいけい],大都用[一ふで申し上げます]。

题目
年月日
收信人
发信人
拝启
..................................正文............
..................................................................................
....................
敬具
(以下是如果有PS的话)

。。。。。。。。。。。。。。。。。。。。。。。。。。
。。。。。。。。。PS的内容。。。。。。。。。。。
以上

写信使用到季节问候

1月
(睦月むつき) 初春の候、大寒の候、厳寒のみぎり、新春とは申しながら、毎日厳しい寒さが続いております、寒さ厳しい折から

2月
(如月きさらぎ) 晩冬の候、立春の候、春寒のみぎり、立春とは名ばかりで、春まだ浅く寒さ厳しい折

3月
(弥生やよい) 早春の候、浅春の候、向春の候、水温の候、启蛰、日増しに暖かくなってまいりました、だいぶ春めいた昨今ですが

4月
(卯月うづき) 春暖の候、春烂漫の候、阳春の候、花冷えの候、春もたけなわのこの顷ですが、春眠暁を覚えずと申しますが

5月
(皐月さつき) 新绿の候、若叶の候、薫风の候、风薫る爽やかな季节となりました、若叶の美しい季节がまいりました

6月
(水无月みなづき) 初夏の候、梅雨の候、孟夏の候、向夏の候、うっとおしい雨が続いておりますが、さわやかな初夏となり、いよいよ梅雨に入りました

7月
(文月ふみづき) 盛夏の候、炎夏の候、酷暑のみぎり、暑中お见舞い申し上げます、暑さ厳しい折、近年にない暑さですが

8月
(叶月はづき) 晩夏の候、立秋の候、残暑厳しい折から、立秋とは名ばかりで、まだまだ暑い日々が続き、なお厳しい今日この顷

9月
(长月ながつき) 初秋の候、新秋の候、秋冷の候、秋彼岸をすぎてめっきり凉しくなりました、朝夕凉しくなりましたとはいえ

10月
(神无月かんなづき) 秋凉の候、锦秋の候、天高く马肥ゆる秋、木々も色づきはじめ、秋もたけなわの今日この顷、秋も深まり

11月
(霜月しもつき) 晩秋の候、深秋の候、向冬のみぎり、朝夕はめっきり冷え込む季节となりました、朝ごと冷気が加わって

12月
(师走しわす) 初冬の候、寒冷の候、师走の候、年の瀬もおしせまり、歳末ご多忙の折、何かとあわただしい年の瀬を迎え
第2个回答  2007-07-23
第3个回答  2019-10-13
第4个回答  2007-07-28
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