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时后,刘禅连杀了3位重臣,为何事后看却很高明?

如题所述

其实,刘禅算是三国时最尴尬的人物。因为关于他的争论,竟然都集中在是真傻还是假傻?至于理由,则是因刘禅投降后,曾对司马昭说的那句“此间乐不思蜀”。


但笔者却认为,想搞明白这个问题,要看诸葛亮去世前后,理由有两点。

其一:诸葛亮去世前后,蜀汉空前危机。而刘禅处理危机的能力,最能反应其实际才能!

其二:在诸葛亮时期,刘禅从未主政,他如何回收权力并分配,最能反应其实际智商!

且更关键的是,就在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一口气连杀了3位重臣,这就显得不一般了。下面我们就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一:如何处置蜀汉最牛元老?

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期间,成都发生了一件影响很大的事件。蜀汉元老刘琰的老婆胡氏,在过年时入宫去给太后拜年,被太后留在身边数月后才回家。

结果她刚到家刘琰就急眼了,因为这位胡氏是他新娶的,非常年轻漂亮。刘琰怀疑胡氏跟刘禅“有一腿”,让手下人用鞋底子抽胡氏脸,并一怒之下把胡氏给赶出家门了。

胡氏跑去告御状,一下子惊动了朝野,因为这纯属刘琰没事找事!此刻诸葛亮远在五丈原,刘琰是当时最牛元老——刘备做豫州牧时就追随了刘备,比诸葛亮的资格都老!


显然如何处理刘琰,对刘禅来言就成了一大考验了!最终刘琰被斩首,理由是“鞋底是走在地上的,不能去抽人脸”。随后刘禅下了圣旨,从此禁止大臣之妻女等再入宫来。

这个判词很无厘头,却实属没办法。因为有些事,你越强调是假,反而就越被当成真的。故而必须把刘禅排除在外。同时刘琰又是蜀汉最牛元老,也要留点颜面。但无论怎样,这次的处置,根本没有掀起任何风浪来。即,把影响消除到了最小,又保全了刘琰的颜面!

结论:刘禅无论真傻还是假傻,显然算得上是一位比较有人情味的老大。不信,这事你出在曹魏和东吴试试?刘琰三族估计都保不住了!因为这叫“欺君大罪”,抽在胡氏脸上的鞋底,很容易上纲上线!


二:如何处置咒骂诸葛亮的人?

刚刚处置完刘琰没多久,噩耗传来,诸葛亮去世了!诸葛亮的去世,立刻让蜀汉内部发生了巨大动荡。前面是杨仪和魏延在争斗,后面却是益州本土势力的反弹,代表人物就是:李邈!

他本来是刘璋时期的官员,因嘲笑刘备差点被杀,是诸葛亮保住了他!但哪料诸葛亮前脚刚死,他立刻就上书刘禅《丞相亮卒上疏》,公开表示:诸葛亮死得太好了,应趁机清除诸葛亮的影响,各地还要庆祝!


这堪称是一次豪赌,若刘禅真傻,也许虽不会立刻实施,但必会留下李邈,让他以后充当“打手”。可刘禅却大怒,直接下令把李邈扔大牢里,随后杀掉!

结论:刘禅非但不傻,还相当精明!处理李邈丝毫不犹豫。倘若当时有一点犹豫,后果就严重了,因为必会引发其他益州本土势力的过度联想,甚至群起攻之,造成蜀汉后方的严重分裂。

一旦到了这种地步,前面是杨仪和魏延的你死我活,后面是益州本土势力和荆州势力(诸葛亮势力)的水火不容。蜀汉非亡国不可!故而刘禅的这次处置非常到位,在诸葛亮去世后,保证蜀汉内部的平稳。


其三:如何回收权力和重新分配?

诸葛亮去世造成了蜀汉巨大的失衡!因为之前几乎都是:蜀汉咋办?诸葛亮说了算,刘禅就只管祭祀先祖(刘备)。

若想保证蜀汉从诸葛亮时期平稳过渡,刘禅就必须要先把权力收得稳,然后重新分配的合理。须知这种权力的回收和再分配,从来都是动乱的根由!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大乱。那么刘禅是如何做的?


分了两步,先废掉丞相之职!如此一来,诸葛亮遗留的权力,自然而然就全部转移到刘禅手中。跟着就是依照诸葛亮的遗嘱,启用蒋琬为尚书令,并处置了公开叫板的杨仪!

杨仪自杀掉魏延,率领蜀汉大军安全撤回后,其个人声望达到极点,故而他才认定,自己要接诸葛亮的班。但如今,丞相之职被废除了,权力先分配给了尚书令蒋琬,你杨仪是有苦说不出!

故而杨仪这才发牢骚,直至发展到叫板,但这时刘禅却坚决支持蒋琬 “命(蒋)琬开府,加为大司马”,杨仪最终自尽!


总结:刘禅的这次回收权力和重新分配,再一次展现出其高超手腕,保证了蜀汉平稳的过渡。别以为诸葛亮指定了蒋琬就一切万事大吉,若没有刘禅的这些铺垫和替蒋琬站台,只一个杨仪,就够蒋琬喝一壶的,因为杨仪的功劳太大!

故而是刘禅完成了诸葛亮的遗言,为蒋琬上台铺平了道路,并使得蜀汉平稳从诸葛亮时期,过渡到“蒋琬主政”。


其四:总论分析

谁说刘禅傻了?在诸葛亮去世时,虽他一口气杀了三位重臣,可一年后却发觉很高明,因为一举换来了蜀汉的平稳过渡,把诸葛亮去世后的风险,完全消除掉了。

所以,刘禅的真正问题是,他是属于“守成之主”,比较有人情味,却偏偏生在 “大争之世”,最需要雄主不择手段开拓和整合的时期,刘禅却根本不具备这种素质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刘备丰功伟绩,刘禅俑君败类。如果刘禅听刘谌的话,起马还有上十年天下,退撤等到大军返回来可得救,再苦战几年。刘禅的结果是一无所有,带欠臣群绝望。
第2个回答  2020-07-09

诸葛亮死后,刘禅在位,后因朝中的三位大臣犯错,刘禅不得已处理了他们,但是从事后看来,刘禅的举措是正确的。

今天就来讨论,刘禅杀死的三位重臣,为何事后看却很高明?

刘禅杀了3位重臣

1、刘琰。刘琰这个人是刘备的老干部了,跟随刘备多年,但是能力不怎么样,地位高。刘琰的妻子胡氏曾进宫一个月没有回家,刘琰也许是听到了一些什么声音,认为妻子胡氏可能与皇帝刘禅有染。等刘琰的妻子胡氏回家时,刘琰开始对胡氏提出质疑,而且粗暴的命人对胡氏进行殴打,同时将妻子胡氏逐出家门。于是胡氏就再回到宫中,去告状说刘琰怀疑她与刘禅有染。

这告状可不了得,朝中大臣的妻子居然与当今皇帝有染。这事震惊了朝野。可想而知,不管这事结果如何,刘禅知道此事,面子一定是保不住了。如果这给朝中知道,还有敌国,百姓知道,这对当朝皇帝的威严有着多么大的打击啊。

于是刘禅无奈之下,只得将刘琰给斩了,同时对外声明,从此往后禁止朝臣的妻女进宫。 以此来避免此次风波。

说起,刘琰之妻的这件事,刘琰的心也太大了,居然敢以这样的借口去赶自己的妻子出门,太不给刘禅面子了。就算是真的,也不能这么大胆,直白的说出来。刘琰这个人心太大,如果这件事不处理,刘禅今后在朝中的位置一定会受到质疑,会被人指责。所以刘禅将刘琰这个父亲的老部下处理了,事后看来绝对是明智之举。

2、李邈。李邈这个人对诸葛亮十分有意见,在“挥泪斩马谡”的事件中,就是李邈提出反对意见。事想,如果诸葛亮采纳了李邈的意见,那么北伐的失败难道由诸葛亮去背吗?诸葛亮没有听他的意见,加上他个人也没什么能力,后来将他打发到成都去了。


在诸葛亮死后,李邈居然大胆的向刘禅表述自己对诸葛亮的不满。对刘禅提交了《丞相亮卒上疏》。在此篇中大肆声讨对诸葛亮的行为是奸臣之举,还在其中表明自己对诸葛亮的不满。 刘禅看了他的文章,大为震惊。虽说对于诸葛亮,刘禅其实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意见的,毕竟自己是傀儡型的人物。

但是这样公然的对诸葛亮的贬斥,实在是太过了。如果刘禅听了李邈的观点,那么不就显得自己太过于忘恩负义了,诬陷死去的朝中忠臣,后世一定会留下骂名。同时诸葛亮虽死,诸葛亮的亲信好友都在朝中扮演着大大小小的职位,如果在诸葛亮死后就抵制诸葛亮,一定会引起朝中不满,会损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这个李邈曾经诸葛亮还为他求情过,如今却在诸葛亮死后,如此诋毁,明显是个忘恩负义之人,不可久留。于是刘禅大怒,将李邈扔进大牢,然后处决。

3、杨仪。杨仪这个人有能力,有功绩,他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出谋划策,斩杀了魏延。功劳很大,理应任重职,但诸葛亮死之前,又给刘禅说,杨仪这个人心胸狭窄不可重用。

于是在诸葛亮死后,杨仪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他十分郁闷,有一天他发出自己的抱怨,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今人追悔莫及。”。在抱怨不被重用的同时,居然表达了对投靠曹魏的打算,于是被费祎告发刘禅,刘禅念他功高就没杀他,将他贬为庶民。后杨仪最终自杀。


总结,这三个人作为朝中重臣,刘禅将其杀死,事后看来都可谓十分的明智。刘禅在任是三国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他不像《三国演义》描述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在史实里还是有些才干的。对此你们怎么看?

第3个回答  2020-06-30
因为这三个人都是诸葛亮培养的,刘禅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巩固自己的权力。
第4个回答  2020-06-29
后主刘禅的治国理政的能力非常有限,3位重臣功高盖主,不除掉的话,蜀国政局一定很混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