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人与人之间相距多远才舒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前几天,听到个事,两个关系一直很好的朋友闹起了别扭。平时两人住的有点距离,只要两人家里有好吃好喝的,总是会打电话给对方叫过来一起吃,时不时也会互相关心互相走动等。这次是因为,其中一个人有机会换了一套房,巧的是,这套房正好在这个朋友的楼上。这个人在对房子进行了整修时,卫生间搞漏了,脏东西全漏到楼下了。这下好了,楼下的这个朋友开始一改平日里客气友好的形象,骂骂咧咧、鼓鼓囊囊起来,也说了不少难听的话。好好的一对朋友关系就这样被蒙上了一道阴影。更觉得,以后什么一起好吃好喝的心情也没有了。

本来两人相距的比较远关系就很好,现在距离拉进到了楼上楼下这么近了,以后不是走动也更加方便了,该是多开心的一件事啊。这下好了,现在因漏水这么个事,搞得很不开心。这以后楼上楼下的不有些尴尬了吗?这种事不得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这人与人之间该相距多少距离才是舒服的呢?这个度又该由什么来决定呢?我们不妨一起分析分析。

有一句话我们经常听到:“距离产生美”。估计很多人心理产生过这样的感受。当保持一定的距离时,关系非常好,但一旦靠得近了,马上就变了。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人际交往有四种距离:亲密距离(15厘米~44厘米)、个人距离(46厘米~122厘米)、社交距离(1.2米~3.7米)、公众距离(3.7米~7.6米)。

以上的两种说法,要不就是过于“模糊”,不好把握。要么就是过于“量化”,靠近时得先拿把尺子在手上,有点累。人与人相处确实有很不好把握的一面,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琢磨,我觉得,主要得考虑到以下几个关系因素,相处起来一定是比较舒服的。

一是要考虑彼此间关系的种类

爱德华·霍尔博士按照距离来划分是一种方法,上面那四种关系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亲密距离里又有夫妻、父子、兄弟关系,社交距离又有同事、客户、上下级等,每一种不同种类的关系,相处的距离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根据关系种类的不同,首先要把这个定位找到,什么样的关系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距离,不然就会乱糟糟,出问题。比如你突破公众距离,跑到一个陌生人面前勾肩搭背,不被人打才怪。

二是要考虑彼此间的空间关系

以上不管哪种关系,都要考虑空间关系。比如你们即使是夫妻、是情侣属于种类里的”亲密关系“,但是必须要考虑空间位置,在家里的那种亲密动作绝对不能在公众工作环境中肆无忌惮的表现。随着空间位置改变到家里了,就肯定不能像在办公室里那样一本正经、相敬如宾那种样子。就比如,前文提到的,有些朋友是只能成为一定的空间距离之外的朋友,是不能有利益冲突、不能搬到一起住着的。

三是要考虑彼此间相处的适度性

各种关系相处久了会不会变?为什么有些情侣抱怨,结婚前是如何的好,结婚了怎么就变了呢?就怎么就没像当初这么爱我了呢?再好的情侣每天黏糊在一起是不是一定很好呢?朋友之间就一定要求对方公开得像玻璃一样透明呢?这就是一种相处的适度性问题。适度就舒服、不适度肯定不舒服。比如夫妻之间的适度性可以用风筝原理来形容,夫(妻)就是一个遨游天空的风筝,要想让他飞的更远、更高,就要不断地放长手中的风筝线,但是这根线永远都是在的。

四是要考虑彼此间的情绪变化

距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在心情好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对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尤其像夫妻之间,当一方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一定要凑上去跟对方不在同一频道上喋喋不休,肯定会招致更严重的讨厌。因此,关系的处理,你得“察言观色”,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必须得照顾到对方的情绪才行。

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舒服,这是一门艺术,更是因人而异的艺术,不必刻意和死板,处成爱德华·霍尔博士说的精准到几厘米那样。如果觉得嫌麻烦,就简单一条,减少固执的自我意识,多多将心比心,一般都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