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交往需要保持一种怎样的距离?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5

人与人的交往需要保持亦近亦远的距离吧,每个人之间绝对都是需要距离的,不管是你们之间关系有多好,都要给双方留出空间,千万不要连她的隐私空间你都去占领,那这样的感情很难维持,这样的人际交往也会非常的容易崩盘。


人这个动物其实挺特别的,虽然是群居,但是又需要有自己的思想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段距离,不近也不远,既不会让他觉得这段感情非常的冷漠,也不会让她觉得你关心太过,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我觉得应该有很多人深有体验,一些朋友打着爱你的名号,去无限制地对你的隐私进行挖掘。就像是有一些人虽然难过,但是他不喜欢在所有人面前难过,他喜欢自己找一个角落自己哭泣,并且这样是一个完全解决情绪的方法,不是让别人觉得这是一个压抑感情的方法,很多人会觉得如果你躲在一个没人的角落哭泣,其实是对自己的压抑,但这只是你自己的看法呀,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呀。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可能你是在为他好,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会适用。


这样亦近亦远的关系其实挺难保持的,但是记得一点就是你要给他自己的独立空间多留位置,一些私人的事情你不要主动地去问,如果他不愿意回答你那就算了都没有关系,但这绝对不是妨碍你们不管是感情还是亲情的一个绊脚石,大家只不过是只是需要一个自己的私人空间罢了。千万别为自己找理由才是真的。

第2个回答  2019-08-17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交往应该保持一个不远不近,然后又比较恰当的距离。俗话总说距离产生美嘛,人与人交往的过于亲昵,或者是距离过于近,会让双方觉得不自在,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距离过于近,反而会觉得不不舒服,但是距离太远的话又会觉得太陌生。


首先人与人之间交往,距离应该保持一个双方都比较舒适的状态,比如有的人他就愿意把他所有的心事都透露给你,而有的人他不愿意把自己所有的私事都告诉你,所以在你就别人交往的时候,要考虑到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距离就比较合适,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在交往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人的性格怎样,或者是他习惯是怎样,你不能和一个自来熟的人保持过于远的距离,这样他们会觉得你们之间很陌生或者是很不舒服,会让你觉得故意疏远他,但是你又不能和一个非常内向的人距离过于近,因为这样他们会觉得你是故意要靠近他,但是又会让他们觉得非常的不自在,因为内向的人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多的是将自己的想法掩盖在内心。


所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远,不能自己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告诉给所有的人,不能什么自己什么想法都不说,反而把所有的思想和想法都隐藏在心里,这样别人会觉得你过于的高冷,别人就不愿意靠近你了。

第3个回答  2019-08-20
人际
人际交往的距离

人类学教授霍尔博士将交往中的距离领域划分为四种类型: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每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6英寸~18英寸之间(15厘米~44厘米) 15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44厘米以内,在异性,只限于恋人、夫妻等之间,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 “ 亲密距离”是指两人的身体能很容易接触到的一种距离,甚至是“亲密无间”。这一距离多用于情人或夫妻间的谈情说爱,也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间。这种距离能使一方感受到另一方身体的气息,并能很容易产生皮肤接触而给人以某种快适感。两位成年男性交往时,由于特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一般不采用这种距离。而女性知己往往喜欢这样近距离地相处。这个距离是每个人都很敏感的领域,因而交往时要特别小心这种距离。倘若你忽视了这一距离的灵敏性,无意间与一个交往不深或不熟识的异性形成了“亲密距离”,往往会被误解,弄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不愉快来。 人们熟悉的“办公室性骚扰”就发生在这一人际空间。 (2)私人距离:1.5英尺~4英尺之间(46厘米~122厘米)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私人距离”是指比“亲密距离”稍远一点的距离,一般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通常朋友间的交谈多采用这个距离。在社交场合,某些人为了向对方表示特殊的亲近感也会有意采用这样的距离。 (3)社交距离:4英尺~12英尺(1.2米~3.7米)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社交距离”的范围规定比较灵活,近可相距两三步,相当于两张办公桌的距离;远可相距五六步或更远些。通常用于与个人关系不大的人员交往。例如在小型招待会上,隔几步远与没有过多交往的认识者打招呼或简单寒暄几句便离开。这一距离对双方没有过多的约束力,表示不想多作交谈。 (4)公众距离:12英尺~25英尺(3.7米~7.6米) “公共距离”一般指公共场合中演讲者与台下听众,教室里老师对学生,舞台上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这是约束感最弱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类距离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动态变化,即交往双方间距离会发生缩短或拉开,这种变化本身也是一种“语言”,而且是社交中最应注意的“语言”。我们应该学会从这种距离变化中窥见对方的心理变化,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向,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是进一步深谈,还是适时告辞。总之,我们在人际交往时应注意对方对于距离变化的敏感度,以便取得良好的交往效果。
第4个回答  2019-08-19
人与人交往,凡事过则损,做人,需把握分寸,与人交往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不是一味的亲密就能满足的,距离感和分寸感更重要。分寸,就是知进退不过线。人与人交往,关系的远近程度决定了两个人之间交流的话题和与对方的亲密程度,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的朋友和要好的朋友交往的底线是不同的,如果超出了这个底线,就是不懂分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