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战后。明英宗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如题所述

所谓“文官集团一家独大”是不存在的。


明朝从开国起就有比较完备的文官系统,土木之变后的中晚明时期当然也存在文官越来越多地参与军事指挥、人事等等事务的现象,单纯把文官群体叫成“文官集团”我也不反对,但把“文官集团”想象成一个与武将、宦官泾渭分明、内部团结一致的政治派系——那是不存在的。



【土木之变古战场遗址】


回到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之后的历史时刻,正统十四年八月二日刚刚因为阳和之战战败而降为“为事官”(戴罪立功者)的原大同左参将·都督同知石亨,八月十八日紧急起用为右都督、管理五军营操练事务不说,八月二十一日竟然被封为武清伯!打完一个防御战十月份就升为了武清侯,在整个景泰朝一直执掌京军兵权。虽然勋贵受到打击,但非勋贵出身的武将石亨仍有如此的蹿升速度和掌兵地位,何谈“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呢?也难怪翰林侍讲刘定之会说石亨“天下之人未闻其功”了!


昨者,遣石亨、于谦等将兵御虏,未闻其摧陷腥羶,迎回銮辂,但迭为胜负,互相杀伤而已。虽不足罚,亦不足赏也。今亨自伯爵升为侯爵,谦由二品升为一品,天下之人未闻其功,而但见其赏,岂不怠忠臣义士之心乎!(《明英宗实录》卷184载刘定之疏)


【北京普渡寺,明代此地为“南城”别宫,夺门之变前明英宗曾被幽禁于此】


再来看天顺元年(1458)的夺门之变。景帝重病的消息就是他本人吩咐石亨代其南郊祭天时透露的,可见景帝对石亨相当信任。而石亨和宦官武将曹吉祥能够打开皇城城门、控制皇城中的上直亲军,更说明二人在景泰时期建立了何等的威信。相应的,兵部尚书于谦则对此事无可奈何,还谈什么“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呢?


实际上,正是石亨、曹吉祥在天顺前期参与决策时的专横、腐败,迫使明英宗设法将其除去。真正被排除出明朝中枢政治的不是之前的勋贵,而是非勋贵出身的边将,从此再无成为京营正任长官的机会。

明朝发生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之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还废除了殉葬制度,美善很多。

扩展资料: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5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会恨得牙根痒痒,因为他被从一国之君作为俘虏实在是悲可悲,可叹。那一场战争并不是说是因为王政的原因,当然王政是不可托的摆脱的一个责任,但是更主要的咋嘀过于轻敌,你轻敌就容易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就是你的失败的机会,打仗不是清逸者,后来我名中基本上没有发起战争。
第2个回答  2019-12-05
我觉得他就是觉得屈辱吧,然后觉得是自己的失败,那样对采取了正确策略的于谦反而会有恨意也就不奇怪了。
第3个回答  2019-12-21
作为第一个被俘虏的明朝皇帝,他的内心戏一定很多。实际上御驾亲征这个事真的不能怪他,因为在明英宗之前就有明朝皇帝御驾亲征的传统了。不过把一手好牌打成这个局面,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明英宗被抓去当了俘虏也是活该呀。
第4个回答  2020-01-03
恨得牙痒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