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如题所述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地理观察的能力。因为观察是能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并且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而地理观察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的感知、考察和研究。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野外观察,不但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且增强了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地理教学的质量。地理教学中的野外观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也增大了地理教学的开放性,如:在初一学习地形图的判断和气温的分布时,教师就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附近去登山,当学生们登上山顶后,教师就要指出地形图上表示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形态,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觉山上与山下的气温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看、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和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到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宽阔的空间,地貌的形成有着久远的年代和漫长的时间。所以针对地理对象的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的间接性,使学生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进行观察,这就给学生们认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带来很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虽然现在的学生借助电视、电影等现代技术,看到亲身不易接触到的许多地理事物,但地图表依然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地理分布,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显现的形成原因,都需要学生具有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而现行地理新教材众多的地理图表为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读表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条件。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地理图表,去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读图、读表获得地理知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想象能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能力。而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内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上述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象、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如:利用同学们在夏季海里游泳或河里游泳的亲身体验,讲解海洋和陆地气温分布的不同特点,进而让学生明白沿海和内地的气候为什么不同的原因。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运用学生看过的各种河流的形象,经过取舍和从新组合,形成尚未见过的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等河流的形象。 地理学科的实践场所包括校内校外,活动方式有地理考察、调查、参观、劳动、竞赛、演出、集会等。教师尤其要重视在人文环境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对人与地理关系的深刻理解。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都要体现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自主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完成活动的设计,组织以及活动的总结工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人类生存环境。 总之,知识是金子,能力是点金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能力训练贯穿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概念的同时,具备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给了学生地理金子,又给了学生点金术,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敦煌市第二中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