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啼妆泪红阑干”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点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沈永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有云:“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教学中,同学们常有如下疑问:“阑干”有“栏(栏)杆”的意思,也可指“纵横错乱的样子”。后者如我们初中阶段就学过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阑干”句说,纵横交错的沙漠,连成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在这个意义上看《琵琶行》的这两句,可以理解为:深夜梦见年轻时的生活,不禁在梦中啼哭,搽了胭脂粉的脸上,一道道红色的泪痕纵横错乱。为何如此痛哭?那要先知琵琶女是何等人物:“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这样色艺双杰惊京城的人儿,却又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历尽繁华,美人迟暮,只落到沦落天涯。往事不堪回首,还不哭成泪人!事实上“眼泪纵横”是有的,“眼泪纵横”的描写也非此孤例,例如白居易自己在《长恨歌》里也有写到:“玉容寂寞泪阑干。”同时期的其他诗人也有写到,例如杜甫《新安吏》诗云:“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台湾作家琦君,还在《泪珠与珍珠》中回忆到学习这首诗的情景:是呀,人老了,脸上布满皱纹;皱纹纵横,泪水自然也跟着纵横流下。此其一。其二呢,就即或不考虑满脸皱纹的原因,琵琶女在睡梦中流泪,躺下时眼泪也可能顺着眼角横流。再者,人在哭泣的时候,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手背揩抹眼泪,何况还是在睡梦之中。揩抹也做多横向运动,特别是向外眼角揩抹。那么,眼泪也可能被揩抹得横流。更何况夜长梦多,时不时哭泣,时不时揩抹。不揩抹时,自然状态流淌的,当然是纵向的;揩抹起来,就强走横向。这样哭哭抹抹,旧痕套新痕,眼泪不“纵横”才怪呢。第三、为何写她泪纵横痛到深心梦也伤,作者极力渲染琵琶女老泪纵横,从表达效果上讲,毫无疑问是突出她的遭遇的悲惨。她自伤自怜,情不能自已。她借助琵琶弹奏来演绎,听众感同身受,跟着叹息;等到她自诉身世,听众更是“重唧唧”。就在这样双重情感铺垫过后,她再弹奏,“满座重闻皆掩泣”,真是听者动容,闻者落泪。听众种悲悯情怀的真情流露,更进一步突出了她的遭遇的悲惨。只是悲悯者之一的诗人自己,遭遇也何尝不悲。我白某人身为谏官,当向皇帝进尽忠言;却因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而触怒皇帝。别人看见机会来了,落井下石,推波助澜,致使“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就贬吧,可是“我从去年辞帝京”,今年仍不见回去的希望,这不是在浔阳江头送人时碰上你琵琶女的。贬就贬吧,偏让做什么司马,这破官只是州刺史的副官,当时实际上是闲职。贬就贬吧,偏要贬到这鬼地方,“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我不好过啊,“谪居卧病浔阳城”。诗人与琵琶女,虽然出身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个人遭遇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属于不同的社会问题;但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却是事实。你要弹奏,可是这里无人能听;我要听曲,可是这里无人能弹,都是知音难觅。只是我甚至还要糟糕,更为气人,起码你的悲惨遭遇还有我深表同情,你还有我引为知己;可是又有谁来理解我,同情我呢?所以,作者写琵琶女悲伤,又寄同情于她,也不能不说是转而委婉地存照自伤。是不悲,孰为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