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出来的腊肉特别硬,而且口感很差,这是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腊肉是很好的食材,不仅储存时间长了,而且味道也是极佳。而咱们平时最常见的腊肉吃法是炒、煮,或者是切片之后直接上锅蒸。但在很多时候不少小伙伴制作出来的腊肉特别的硬,口感也不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首先腊肉是经过腌制、烟熏和晾晒制作而成,在整个制作的过程当中腊肉肉的水分流失,这样会使得腊肉更加的紧实和入味,也非常的易于储存,但如果制作方法的不对,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吃到嘴里的口感比较差,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硬邦邦的,不好嚼。

所以咱们可以在制作腊肉的时候选择切成薄片,再入锅蒸制,这样的做法会使得腊肉会比较鲜嫩和松软一些。但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选择炒制,但炒制的时候腊肉通常都会比较硬,入锅提前处理不好口感也比较差,当然这也是可以轻松解决的。

首先可以将腊肉放入到温水之中浸泡上一段时间,腊肉充分吸收了水分会变得松软,但其间要观察腊肉的变化,中间可以换一次水,如果变化不大可换成开水浸泡。

其次就是可以将腊肉放入锅中,用滚水煮,但时间不宜过长,时间太长的话腊肉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和营养,可以选择用筷子插一下腊肉,可以插透的话就说明煮制的恰到好处,就可将腊肉盛出,然后放置到案板上用刀切成薄片,切成薄片的话腊肉会更加的好嚼,也不会过硬,再将其入锅炒制,因为经过浸泡和煮过的腊肉会流失一部分味道,所以再炒制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添加些作料翻炒。

可能比较硬的原因还在于腊肉的肉皮上,肉片多数情况下要比肉硬,所以在制作之前也可将肉皮去掉,这样一来腊肉不仅不会出现不好嚼的问题,口感上也是比较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2
浸泡到位。腊肉有三种制作方法:水腊肉、晒腊肉和熏腊肉。除了水腊肉是湿的,腌在坛子里保持住原来水分,晒腊肉和熏腊肉都是脱水干肉。所以,做菜之前必须要充分浸泡,使之尽量吸足水分。但是,腊肉脱水部分是瘦肉,高蛋白部分。脱水的做法是通过盐的细胞渗透性,再晒太阳逼出的水分,蛋白脱水再吸水就比较困难,很难泡到鲜肉一样含水率。
第2个回答  2021-04-02
这是因为在煮腊肉之前没用温水进行浸泡,只有让当腊肉充分吸收了水分以后才会变得松软,这样不管是蒸着吃还是炒着吃才不会影响到口感。
第3个回答  2021-04-02
本来干干的肉进水了把它那个香味都化开了,不怎么干,也就是不好吃了,这就是原因。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