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执行力二者关系

如题所述

个企业要长期稳定和谐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企业制度作保障,然而只有制度没有执行力度的制度是完全没有用的制度,就好像是纸上谈兵而已,与白纸无异!本人就如何提升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做以下浅薄的分析。

什么是制度?

制度的第一含义是指要求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工作的规程。“制是指节制、限制的意思,度是指尺度、标准的意思。”这两个字结合起来表明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任何个人、组织、团队都处在特定的制度体系中,受其节制,受其约束。对于企业而言,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企业管理要靠制度来延续,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才能规范有效地进行管理。

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指的就是贯彻企业战略意图、完成企业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在企业,规章就是制度和做事的标准。因此,执行力就是一个团队执行制度、按标准做事的能力。

制度与执行力的关系

制度是执行力的先决条件,没有制度,执行力无从谈起。有制度就要执行,执行就必须要有执行力。

一、完善制度与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关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首先要看制度本身是否具有可执行性。制度自身完善,是进入执行程序的前提。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制度是规范和约束人们言行的是与非、对与错,必须清清楚楚;什么可行、什么不行,必须明明白白。何人、何时、何地,任务、条件、目标、标准、责任、措施等,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既要有实际性规定,又要有程序性规定;既要有大政方针的架构,又要有细节的措施。实际工作中要行得通、管得住。制度必须具有严密性。严密性是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弹性”是制度执行的大敌。没有具体的执行主体和监督检查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就有可能被钻空子。制定制度是一个手段,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铁路运输处各单位的工作操作、性质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制度规定也不能统一用一个制度。要紧紧围绕运输安全工作中心,按照工作实际操作的要求,及时对制度进行梳理,该废止的废止,该建立的建立,该完善的完善,本着缺什么就建什么的原则,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标准,使制度本身适应工作任务变化和要求的关系。

二、执行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关系。制度只有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执行才有最深厚的根基,这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所在。要提高反“三违”制度的执行力,最根本的是提高员工在工作中执行标准化制度的自觉性,提高了员工对标准化制度的认同感和执行力,才能维护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最终养成一种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习惯决氛围,永葆制度执行的活力基础。制度执行的自觉性,不仅要有个体的动力、群体的合力,还要有持久的活力。应当在抓经常、抓反复中持之以恒,制度是改变员工态度的根本关系。

三、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关系。随着运输专业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领导者再用车间主任管理车间的那种方法来管理发展中的企业已经行不通了,要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夯实制度管理的基础。因为员工需要一个更加透明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制度,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缺少管理制度、生活制度、培训制度、工作制度、标准化制度等是可怕的,它会导致管理流程的混乱,工作中标准不一的胡乱。因此,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打破“人管人”的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职能化、制度化,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员工的执行力。

制度与执行力的提高主要体现三点:

(1)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完善整体战略规划,规范执行力的标准,员工才能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行为,避免按各自的理解来做事,才能实现用制度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1
企业管理中人情和执行力是成反比例的,也就是说人情讲的越多,执行力就越差;执行力越强的企业人情就一定讲的少。

  

  

  当执行遇上人情的时候,受伤的如果是执行,再好的战略也发挥不出作用。

  

  我曾有幸与几个著名企业家一起讨论过中国企业中的“人情”问题,他们指出:“其实,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具有很好的战略,但是缺乏执行,很多好的战略因为遇到“人情”而不能得以实施”,“企业的执行力靠的就是纪律”,“中国企业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纪律”……

  

  

  可见,企业必须通过科学、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来完善整体规划策略,员工必须按照制度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人情”现象,才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从这里可以看出,执行力就是纪律,没有纪律就没有执行力,没有战斗力,没有纪律,再好的战略也无法实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