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什么 是不自生

如题所述

不自生:不为自己生存  以,因为。

1、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翻译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3、注释 

(1)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2)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3)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4)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5)邪(ye):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扩展资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老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4

不自生指的是不为自己生存。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

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出自《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

以,因为。身:自身,自己。

【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

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

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私。

老子认为天地长存的原因在于天地无私,只求万物的利益,最后反而自己得到了长存的好处。老子

以天地长存为例子,喻示着人应该具有的处世观念,作为与天地同出一源的人,如能够抛弃私心,

处后居下,先人后己,不仅不会有害自己,反而还会长久生存。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

《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

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参考资料:道德经--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0

不自生意思是不为自己生存。此句出自《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身:自身,自己。

老子认为天地长存的原因在于天地无私,只求万物的利益,最后反而自己得到了长存的好处。

老子以天地长存为例子,喻示着人应该具有的处世观念,作为与天地同出一源的人,如能够抛弃私心,处后居下,先人后己,不仅不会有害自己,反而还会长久生存。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自己。

扩展资料:

《道德经》第七章赏析

本章也是由道推论人道,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人民拥戴他为天子。

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已(“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已,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这种谦退无私精神,有它积极的意义。

老子赞美天地,同时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在老子的观念中,所谓人道,既以天道为依归,也就是天道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这一点,是老子书中经常发挥的观点,在本章里,他就表达了这种观点。接下来,老子以“圣人”来说明人道的问题。圣人是处于最高地位的理想的治者,对他而言,人道既要用于为政治世,又要用于修身养性,而且要切实效法天地的无私无为。

对天地来说,“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对圣人来说,“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其中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说明对立着的双方在互相转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08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解释: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西周李耳《道德经·天长地久》

原文释义: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在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扩展资料

背景: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所言充满智慧,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尹喜为了不让老子五千言失传,亲自操刀刻简,使老子之说得以传世,称为《老子》。

至于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是道教发展之后才出现的。曾仕强认为,老子五千言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之根。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后人把老子五千言称为《道德经》,这实在是一种错误。因此,必须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尊重历史,还老子五千言之名的本来面目。

赏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天长地久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后人解读,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那是因为天地都不会为了自己的存在而肆无忌惮作为,所以才能长久存在。这里渗透了老子的思想,即无为,顺其自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