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是花鱼吗

如题所述

鲤鱼中的鲈鲤是花鱼。

鲤鱼,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鲤鱼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扩展资料;

池塘养殖鲤鱼的方法:

1、养殖鲤鱼的池塘要选择地势平坦,自然条件好,没有污染,水源充足的地方,池塘周围不能有养殖场或者是化工厂,供电方便,交通便利,这样的地块适合搭建鱼塘。

2、位置选择好后用铲车推出深度为2米至2.5米的大坑,这就是池塘早期的雏形,池塘周围的堤坝要检查好,不能有鼠洞或者是侧漏,然后用石灰进行池内的消毒,

池塘周围要使用隔离网进行隔离防止鸭鹅等家禽进入池塘,一切准备好后让入清水,观察池塘的水位是否出现有下降,如果出现有渗漏等现象要及时的进行修补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鲤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8

鲤鱼中的鲈鲤是花鱼。

鲈鲤为鲤形目鲤科鲈鲤属的鱼类。金沙鲈鲤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花鲈鲤分布于抚仙湖;后背鲈鲤分布于澜沧江水系。花鲈鲤分布于云南省南盘江水系和抚仙湖。鲈鲤是产区的大型经济鱼类,长江上游产量相当大。

水工建筑的过度建设导致的生境破坏以及违法捕捞方式的泛滥,使得原来在长江上游数量较多鲈鲤数量在近些年急剧下降,现其濒危等级已达濒危级别。截止到2013年在多个省市已成为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

扩展资料:

花鱼仅分布于抚仙湖,为该湖的特有凶猛肉食性鱼类,对维护抚仙湖水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食性的特点是性成熟前的幼体以子陵栉鰕虎鱼等底栖小型鱼类和秀丽白虾为主食;成体则以生活于湖泊敞水区中上层的鱼康 鱼良白鱼为主食。

花鲈鲤在抚仙湖自然水体中的产卵时间为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而集中于2月产卵,有做窝产卵的习性。自2008年开始,玉溪市江川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玉溪市水产工作站、玉溪市古生态抗浪鱼科研保护中心陆续在抚仙湖沿岸收集花鲈鲤原种,开展池塘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鲈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鲤鱼不是花鱼,两种鱼是不同类别的。

  一、鲤鱼

  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简介】

  鲤鱼俗称鲤拐子、毛子等,隶属于鲤科。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侧金黄色,尾鳍下叶橙红色。鲤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其适应性强,耐寒、耐碱、耐缺氧。在流水或静水中均能产卵,产卵场所多在水草丛中,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鲤鱼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者之一、鲤鱼

  鲤鱼体侧扁而肥厚,具须2对,吻须短,颔须长。野生种体金黄色,养殖鱼背部黄绿色,腹部淡黄色;各鳞形成网目状斑纹,各鳍微黄色,尾鳍浅叉形,背鳍硬棘3-4枚;背鳍软条17-23枚,臀鳍硬棘2-3枚,臀鳍软条5-6枚,脊椎骨36-37个,体长可达120厘米。

  鲤鱼为初级淡水鱼,栖息于河川中下游、湖沼、水库等水流静止的地区,尤其喜好富营养之底层或水草繁生之水域。对环境的忍受力强,能在低温及溶氧下生存,性活泼而善跳跃。属杂食性,以藻类、水生植物及底栖动物等为食。

  【生活习性折】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二、花鱼

  别名青脖。

    【异名】

  青脖(《中国经济动物志》)。

  【来源】

  为鲤科动物秉氏鲈鲤的肉。

  【动物形态】

  秉氏鲈鲤体形长而侧扁。长约20余厘米。

  头背部平广,头前端较尖,下颌向前突出。口亚上位,呈斜裂。

  须2对,前对较后对略短,后对长与吻长约相等。

  眼前上位,距吻较近。下咽齿3行,尖端微弯。

  鳃孔大,两侧鳃膜联于鳃峡处极接近。

  鳞中等大,胸部、腹部的鳞片较小,且隐于表皮之下。

  侧线鳞51~54,侧线较直,向后伸至尾鳍基中轴。

  鳞中等大,胸部、腹部的鳞片较小,且隐于表皮之下

  背鳍Ⅲ8~9,起点在腹鳍的稍后方,第3不分枝鳍条骨化,基部后缘具细齿。

  臀鳍Ⅲ5,末端不达尾鳍基。

  背面青黑色,侧面及腹部白色,体侧鳞绝大部分有一黑色边缘,在体侧联成较整齐的直条纹;头、背部有分散的小黑点,背鳍、胸鳍、尾鳍微黑。

  幼鱼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成鱼多在大水面游弋,性凶猛,常捕食其他鱼类。

  分布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如岷江、嘉陵江、雅砻江等处。

第3个回答  2008-09-16
不是 ,花鱼是鲢鱼。
第4个回答  2008-09-16
1、鲤 鱼 (鲤科)Cyprinus carpio
地方名称:鲤拐子、朱砂鲤、毛子、朝仔、红鱼、花鱼、拐子、黄河鲤鱼

2、花鱼 (《滇南本草》) 又称青脖(《中国经济动物志》)。 为鲤科动物秉氏鲈鲤的肉。

参考资料:http://www.sd-taishan.gov.cn/sites/dezhou/qihe/articles/E00000/1/1386519.aspx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