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食物第一名不是小米粥,而是它!每天坚持吃,健脾养胃、补益肺肾,效果赛人参

如题所述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养生的基础在于好脾胃。
一旦脾胃受损,机体吸收不了营养,为了养生补再多是白补。脾胃问题更会累及其他脏腑,小到感冒、大到肿瘤,都与它有关。
养生首先应当注重健脾养胃、理气补虚,为身体打好底子。
脾胃养好了,才有动力运化水谷精微,化为气血滋养全身,才能抗住新一年的“风风雨雨”。
01
“后天之本”脾处中心地位
五脏六腑与之关联
中医认为,身体的气力感,来自于脾肺肾,肾储存先天精气、脾胃后天吸收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肺吸收自然界的清气,共同决定着人的“精气神”。
这三者中,脾作为“后天之本”处于中心地位,是最重要的。
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脾胃一旦虚弱,肺气也跟着虚。
同时,肾中的先天之精依赖于后天之精的补充。而后天之精的化生,取决于脾胃供养的食物精气。
如果脾胃弱,肾气没有吸收到应有的精华,也充盈不起来,久而久之会变成肾虚。
脾虚与湿气还往往“买一送一”,湿气重是表象,关键原因是脾虚动力差,导致湿气停滞。
同时湿邪盛又会导致脾虚,相互影响,陷入恶性循环。
加上现代人喜食肥甘厚腻、不爱运动、忧虑过多,都会影响脾胃运化。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运化受损,不仅机体吸收不了营养,更会累及其他脏腑,导致多病减寿,小到感冒、大到肿瘤,都与它有关。如果您常有这些不舒服:
1、没胃口,吃了容易腹胀,恶心呕吐或反酸;
2、总感觉四肢发沉,头晕;
3、虚胖,小肚子周围肉肉松松垮垮;
4、大便黏腻,有排不净感;
5、周身倦怠,头部昏蒙;
6、肌肉关节困重、酸胀、疼痛……
药补不如食补,日常吃点健脾胃的食材经济又实惠,通过食疗健脾也无甚副作用,可以长期吃,安全无负担。
说到食疗健脾,山药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而想要达到好的效果,山药吃起来也有一定讲究。
02
中医泰斗张锡纯
钟爱“神仙之食”养脾胃
中医界传奇人物张锡纯,治脾胃病时最喜欢用山药。
他对山药的研究出神入化,被送别称:张山药。
张锡纯老先生认为,山药色白能入肺经,健脾养胃能入脾经,汁水多能入肾经。他在治疗内科病症的141个方剂中,应用山药的就有49个。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过山药“补虚赢”,除寒热邪气”,“长肌肉”,“久服耳聪目明”,“延年益寿”。非常适合肠胃吸收不好、免疫力低的叔叔阿姨服用。
宋朝大诗人陆游,更是将山药比喻成连“八珍”遇之都要退避三舍的“神仙之食”。
但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的品种有很多,中医入药所用,有健脾养胃之效的山药并不是我们在菜市场常见的菜山药,而是药食同源的——怀山药。
古代名医用药,都必以产地区分药性,好比阿胶以山东东阿、人参以长白山为正宗,《神农本草经》载“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山药公认以河南怀庆府所产的方可入药。
图源:央视网
这里的“怀庆府”指的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地区,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黄河、济水、沁河交错流过,千年的河流冲击使这里的土壤沉淀了丰富的营养和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渗入地下,与地下水贯通相连,沉淀了焦作得天独厚的垆土土壤,成就了天然适宜山药成长的环境。
由于特殊的土壤环境,焦作的垆土铁棍山药与普通山药相比,除了含有蛋白质、16种氨基酸,铁、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山药多糖、皂苷、山药碱、自由氨基酸、维生素C等有机成分,拥有比较大的药用价值。
垆土铁棍山药被认为是怀山药中的极品,历代为皇室贡品,现在更是被赋予“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的称号。
但正宗的垆土铁棍山药种植成本高,数量较少,市场上经常用沙土铁棍山药以次充好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药用效果大打折扣。
怀山药不易得,鲜怀山药只有立冬到立春这个时间段才能吃到,但其未经炮制时性湿滑。
“脾恶湿”,脾阳虚的人群吃鲜山药很难化开山药黏腻,所以当湿气重,舌苔厚腻时,用鲜山药反而可能助湿,需要将山药进行一些“特殊处理”。
03
古法麸炒怀山粉
调和脾胃更直接
如何吃山药,才能避开它的“黏”与“湿”?
其实,聪明的古人早就有了高效利用怀山药补脾胃的方法——用麦麸炒怀山药,既燥湿健脾,又四季可享。
这又要从垆土铁棍怀山药的发源地——河南焦作说起,那里不仅有着从古至今公认的顶级山药,还保留着山药的古老炮制方法——28道工艺麸炒怀山。
麦麸味甘性平,和中,入脾胃。
中药炮制中麸炒的作用,一是增加其本身的特性;二是缓和某些作用猛烈之物的药性。
同时,麦麸能辟走异味,麸炒过的山药,更温和,补脾健胃的力量更强,这么一炒,痰湿体质、湿气重的人完全可以放心吃。
此外,麸炒后的怀山药会吸收麦子皮的香味,和山药本身的香味综合起来,除了让山药更好吃,同时还不会助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