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轨道-路基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

如题所述

图6.7为列车-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学模型,将列车视为刚体,道床和路基视为空间层状弹性体,轮轨之间的法向作用力由赫兹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确定,切向蠕滑力先由Kalker线性蠕滑理论确定,再根据Johnson.Vermeulen理论作非线性修正。将钢轨视为弹性点支承基础上的Bernoulli.Euler梁,分别考虑左股钢轨、右股钢轨的垂向、横向及转动自由度,钢轨支承点间隔为扣件间距。轨枕按扣件间距布置,每一轨枕考虑其垂向、横向及转动自由度。

图6.7 列车—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学模型

6.2.4.1 道床及路基动力学方程

将道床及路基视为空间层状弹性体如图6.8,取典型层如图6.9,其弹性动力学方程为[112]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式中: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ρ——岩层密度,kg/m3

c——阻尼系数,kN·s·mm-1

u、υ、w——分别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位移分量,m;

FsHi、FsVi——第i根轨枕作用于道床的横向力和垂向力,kN;

xbi、ybi、zbi——第i根轨枕与道床作用点的位置;

Nb——枕下离散支承点总数;

δ——Dirac函数;

λ——拉梅常数,λ=Eμ/[(1+μ)(1-2μ)];

G——拉梅常数,G=E/2(1+μ);

θ——体积应变,θ=∂u/∂x+∂v/∂y+∂w/∂z;

2——拉普拉斯算子,▽2=∂2/∂x2+∂2/∂y2+∂2/∂z2

图6.8 道床及路基受力分析

图6.9 典型层

道床及路基动力学方程中与水有关的参数有岩层密度ρ,阻尼系数C、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通过试验可知,以上参数均为含水量ω的函数,同样拉梅常数λ和G也是含水量ω的函数,考虑地表水下渗的影响,可将式(6.57)变为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式(6.58)为在水的软化作用下道床及路基的动力学方程。

6.2.4.2 边界条件

取道床及路基为研究对象,其中x=0和x=a两端面为简支,满足υ=w=0,σx=0;y=0和y=b两端面为自由边界。

基于Galerkin法[113],建立满足边界条件的位移函数: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式中:xm(x)=sin(mπx/a);y1(y)=1;

yn(y)=coshany+cosany-βn(sinhany+sinany),n >2;

an=(2n-3)π/2b,βn=(coshanb-cosanb)/(sinhanb-sinanb),n >2;ξ=z/H。

将式(6.59)代入式(6.58),方程两端同乘以相应的权系数并沿着典型层的体域积分,利用三角函数的正交性,整理可得描述典型层振动问题的常微分方程组: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式中: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m=1-Nx,P=1-Ny,q=1-Ny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