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二十岁男子为什么之年?

如题所述

古人称二十岁男子为弱冠之年。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希望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扩展资料:

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呼:

1、冠、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2、而立之年,30岁。《论语》:“三十而立。”

3、不惑之年,40岁。《论语》:“四十而不惑。”

4、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50岁。例如:“五十而知天命。”(《论语》)

5、花甲、平头甲子,60岁。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60组干支,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花甲子或花甲。《唐事纪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6、耆(qí),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7、古稀,70岁。

8、耋(dié),70~80岁。《左传·僖公九年》:“以伯摆动耋老,加劳。”

9、耄(mào),80~90岁。《礼典·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10、期(jī)颐,100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弱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2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1-16
古人称男子20岁为弱冠之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