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完了晚饭,叫孩子出来吃,孩子待在房间里,不肯出来吃。我心想,一定要给孩子一点教训,于是我就没有理会孩子,直接叫孩子的奶奶先吃饭。
孩子的奶奶担心孩子,她拿来一个碗夹了了菜端到孩子的房间,然后喂孩子吃。没有多长时间,我就听到了一声巨响,我急忙走进房间,就看到饭菜洒满了一地,孩子奶奶的身上的也沾到了一点食物。
我呵斥孩子:"你赶紧向奶奶道歉。"
孩子没有理我,只是一味地玩着手里的玩具。
看到孩子这幅漫不经心的模样,我是更生气了。我一把抢过孩子手里的玩具,严肃地说:"你差点弄伤奶奶了,你赶紧向奶奶道歉。"
孩子抓起地上的玩具,重重地向我砸来,"我就不!"
我意外,曾经懂事孝顺的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一个嚣张跋扈,还会顶撞父母的人了。然而,做了一些不太好的行为,孩子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神请。
孩子嚣张跋扈顶撞父母,这与父母无条件的教育有一定关联。
在某一个时期,孩子就会变得古怪,会莫名其妙地顶撞父母,和父母吵架,甚至是对父母做出一些暴力的行为。
看到孩子的这种充满攻击性的行为,父母会感觉到很忧心。父母多半是性格敏感的人,特别是妈妈,他们很容易将眼前的行为与孩子未来的发展状态联系到一起。
孩子嚣张跋扈顶撞父母,主要为以下两个原因:
1、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
有人说,孩子就像是一颗种子,父母就是那个负责照顾种子的人。孩子最终长成什么样的大树,完全看父母当初是如何养育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照料小树苗。也就是说,父母是因,孩子是父母结出来的果。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种教育环境就属于"无条件"的教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虽然孩子能够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但是这种环境也容易让孩子变得骄纵叛逆。
孩子目中无人,便不再将父母当成敬爱的对象。这时,孩子对父母做出什么行为,全由孩子的心情决定。
2、 孩子性格急躁
几乎每个孩子的一生会经过两个时期,一个是执拗敏感期,还有一个是青春期。在这两个时期里,孩子的行为会有些叛逆,对某些事情变得特别执着,不听大人的话,甚至和父母顶嘴。
所谓的执拗敏感期是指幼儿在3岁左右出现的秩序形成关键期中的一个敏感期,此时的孩子思维先于行动,并且以为思维就是行为,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显得"任性",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稍有不合他们心意的事情都会成为他们又哭又闹的理由,而且事情必须重来一次,"战争"才会结束。
青春期,父母应该都知道,在这一时段,孩子相当于经历了一个叛逆期。孩子的一些表现和孩子处于执拗敏感期的表现类似。
在这两个重要的时期,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孩子极有可能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个"播下"的行为,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行为,还有依靠父母在孩子的身旁,陪着孩子一起一起完成整个"播下"的行为。
一般来说,"无条件"的教育模式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1、 骄纵叛逆
诚然,孩子的一生肯定会经过一个叛逆期,但是"叛逆期"并不是孩子骄纵
叛逆的借口。同理,父母的爱也应该是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家庭生活,也不该成为孩子叛逆的借口。
一旦孩子形成骄纵叛逆的性格,孩子的叛逆还有其他一些对待父母的粗鲁行为都没有理由。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不懂得感恩,只会将父母的付出当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2、 缺乏独立性
父母"无条件"的爱还会使孩子变成一个缺乏独立性,没有责任感的人。孩子不够独立,在家里就是依赖父母。再加上孩子很少或者根本不做一些家务活,孩离开了父母将会什么都干不成。
不仅如此,孩子还会缺乏思考的独立性。遇到事情了,会有父母主动帮助孩子解决,或者是孩子直接让父母来帮忙。结果,孩子最终也只会成长为一个没有独立行动能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巨婴"。
3、 过于感性
"无条件"的教育模式还会把孩子变得过于感性。
在家里,孩子就是一个"小霸王""小皇帝",孩子已经习惯了周围人听从他的命令。结果到了学校,到了社会,就没有人再像父母一样惯着孩子。孩子适应不了这个落差,可能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
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做事情也全凭自己的喜好。高兴就认真一点,不高兴的事情就发火。这样的孩子,未来又怎么可能成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