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大自然将一步一步地、分阶段地死去。唐朝建立后,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国力稳步提高,国势蒸蒸日上。

然而,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发展,唐朝开始走下坡路,国力日益恶化。当统治秩序无法维持时,便是夕阳的宿命。

随着阶级矛盾的加剧,农民起义爆发,唐代的统治基础动摇了。晚唐时期,政治腐败不堪忍受,各种战争频繁发生,人民饱受苦难。

随着封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兼并”的步伐加快,“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失去了可以生存的土地系统,开始沦为难民。

这一时期,各种农民起义不断,如“王宪治起义”和后来的“黄巢起义”。

这些起义具有巨大的势头、长期的、巨大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唐代的统治基础,导致了唐代国力的衰落。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唐玄宗年间,为了发展“解都士”的监察制度,设立了“约谈使”,将“官兵制”改为“征兵制”,为“解都士”与军镇士兵相结合创造了条件,导致地方政权的增强,形成边防将领拥护和尊重士兵的局面。

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史思明利用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指挥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元气大伤,国力急剧下降。

此后,“分离主义政权”失控,士兵们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导致战争频繁发生。玄宗允许高立士专政,这也预示着后来的“宦官干涉政治”。

晚唐时期,中央与地方、宦官与宰相之间的权力斗争轮番上演,但却使老百姓深受其害。907年,地方总督朱文发动篡夺唐朝独立的“宫廷政变”,将国家更名为梁,历史上称为“后梁”,称为梁朝太祖。


综上所述,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加上“藩镇分离主义”、“宦官干预政治”状况的持续恶化,导致了唐代的灭亡。通过朝代更迭,实现了封建政权的更迭,缓解了社会矛盾。也可以说,“农民起义”和“朝廷政变”共同摧毁了唐朝的权力,开启了下一个时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安史之乱之后农民起义军越平越多,连年干旱,外忧内患,中央力量越来越弱,各路军阀割据土地,开始了藩镇割据,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后朱温灭了唐哀帝定都洛阳改国号为梁,五代十国正式开始。

第2个回答  2020-10-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