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为叔叔朱祁钰翻案中,暗藏了什么玄机?

如题所述

明宪宗为叔叔朱祁钰翻案对笼络朝中百官起了重要作用,不但加强了文官集团对皇权的拥护,更是让武将集团重新建立信心,后来在平定两广之乱,收复河套,打击女真部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朱见深的坎坷经历


明英宗朱祁镇死后,太子朱见深继位。这位太子也是经历坎坷,年幼的时候,父亲被瓦剌俘虏,少年时期,被叔叔废了太子,没人照顾的朱见深只有一名万姓宫女陪伴,后来这位万姓宫女成为了朱见深的贵妃,历史上著名的万贵妃,她比明宪宗朱见深大19岁。

明英宗驾崩,明宪宗登基,留给朱见深的不单单是个烂摊子,更重要的是朝中百官对明英宗的怨气,对皇权的不信任,以及朝中的权力机构没有平衡。如何重建百官对皇权的信心,如何重整大明朝的威严,这对朱见深是一个难题。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弥补前朝的错误,收买人心。

二、朱见深纠正父亲错误,重塑皇权形象


前朝明英宗时期最令天下寒心的无非两件事:杀于谦、污景泰。给于谦平反很简单,这也是大势所趋,于谦的功劳和忠心天地可鉴,明宪宗给于谦、王文等人平反没有任何障碍,这也符合朝中文官集团的权利要求,只要平反了于谦,就能让朝中文武恢复对皇权的信心。

给叔叔景泰帝翻案,就比较困难了,毕竟,叔叔与亲爹明英宗的皇位争斗是事实,轻易的恢复景泰帝的名誉地位,就是打亲爹朱祁镇的脸。不恢复景泰帝朱祁钰的名誉和皇帝谥号也不行,因为景泰帝这7年很关键,朱祁镇、于谦等人在大明王朝即将覆灭的危难之际,力挽狂澜这是不争的事实,而闯祸的恰恰是他老子明英宗。

承认景泰帝的皇帝名份才能够确保大明朝的正统传承性,明英宗一帝两朝,干得并不怎么样,远没有景泰帝那7年有成就,这是天下共识。如果不承认景泰帝的皇帝身份,那么让天下人觉得朱见深所谓的正统不如朱祁钰的旁支。要扭转天下的共识,又无法更改修正明英宗朝的愚蠢,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景泰帝纳入皇帝阵列中,给天下人一个信号,景泰帝也是正统,英宗、景泰两帝都是大明朝的合法皇帝。

朱见深想明白了这一点,就利用一个湖北低级官员上奏提出废除朱祁钰谥号中的“戾”字,恢复其皇帝谥号的机会,在朝会中主动提出了恢复景泰帝皇帝尊号,并以皇陵葬制修建朱祁钰的陵墓。

景泰帝朱祁钰终于得到了皇家客观而公正地对待。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初年就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操作,这对笼络朝中百官起了重要作用,不但加强了文官集团对皇权的拥护,更是让武将集团重新建立信心,后来在平定两广之乱,收复河套,打击女真部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实,明宪宗朱见深也是一位睿智的皇帝,并非史书所说那么昏庸和毫无建树。明英宗败光了前朝五帝积攒的家业,明宣宗朱见深又逐渐的恢复大明朝的元气,这是经历了英宗一朝,明朝再也无法达到顶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明朝唯一两次登基,唯一被异族俘虏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驾崩了,太子朱见深登基继位,史称明宪宗。

朱祁镇是整个大明王朝260年里最窝囊的皇帝,不但毫无建树,还为大明朝未来的200年埋下了覆灭的祸根。大明王朝的转折点就从他那一朝开始。

朱祁镇继承了明朝开国几任帝王积攒下来的强大国力,他的父亲明宣宗给他留下了一个盛世王朝,不但国力雄厚,而且人才济济,即使只有9岁即位的朱祁镇也完全不用担心朝政问题。

朝中有明朝唯一的参政后宫太皇太后张皇后主持,内阁有明朝排名第一的“三杨”内阁辅佐。军政中有英国公张辅等靖难功勋,明成祖、明宣宗时期都留有大量的军中骨干,他们都屡次经历战争考验,对皇室是绝对的忠诚。

年纪幼小的朱祁镇不需要为朝政操心,一门心思在皇宫内快乐成长,陪伴他的有一名有文化的太监——王振。他成了大明朝宦官弄权的鼻祖,终其大明一朝,从明英宗时代开始,没有一朝皇帝不受到宦官的干扰,连英明神武的明神宗嘉靖皇帝都不例外。

朱祁镇成年亲政后,王振已经在朝中鱼肉百官,肆意干政了。正统十四年,瓦剌也先部南下入侵大明边境,在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御驾亲征,带了20万大明精锐,并且还将朝中的大量重臣精英一同随军前往。

结局很悲惨,大明军队20万全军覆没,朝中精英损失殆尽,而这些精英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前朝的军中权贵和靖难功臣集团。

大明朝从朱元璋建朝开始,朝中的文、武势力集团的斗争就从未停止过。在朱元璋洪武朝,明太祖不管文、武,只要不顺他的意,一律杀掉。文官如李善长、胡惟庸,武官如冯胜、傅友德、蓝玉等,还没形成气候就被一锅给端了。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代,朱棣靠靖难篡位起家,他更倚重武官集团,既是因为靖难之功,也是由于抗击北部游牧民族的需要。朱棣的儿子明仁宗,孙子明宣宗都比较倚重军中勋贵势力。

土木堡之变,让军中勋贵集团骨干精英损失殆尽,朝中的权力失去了平衡,形成了权力真空。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朝中文官集团趁机抬头。以王文、于谦为首的文官代表拥立了郕王朱祁钰为帝,组织军民力抗瓦剌。

年仅20岁的景泰帝朱祁钰在北京保卫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力挽狂澜,确保大明江山不倒。景泰帝朱祁钰在位只有7年时间,这期间,朱祁钰的成就远比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要强得多。

景泰帝朱祁钰病危,朝中的边缘势力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趁机发动了“夺门之变”,又将囚禁于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重新抬上了皇位。

上台后的朱祁镇对景泰帝一朝的文武势力进行了清算,文官集团的代表王文、于谦被斩于市,但是朝中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的局面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复位后的朱祁镇丝毫没有对自己过去的鲁莽和无能有深刻的反省,他在余下的几年时间里执政依然毫无建树,甚至对大明朝有着极大的伤害。明英宗后期的两广百万民众闹暴乱;河套地区被北方游牧民族占领;辽东女真部落趁机崛起,明英宗却束手无策。

明英宗驾崩前唯一可以值得后人称颂的成就是废除了自朱元璋以来制定的祖制——人殉。

明英宗的死后,太子朱见深继位。这位太子也是经历坎坷,年幼的时候,父亲被瓦剌俘虏,少年时期,被叔叔废了太子,没人照顾的朱见深只有一名万姓宫女陪伴,后来这位万姓宫女成为了朱见深的贵妃,历史上著名的万贵妃,她比明宪宗朱见深大19岁。

明英宗驾崩,明宪宗登基,留给朱见深的不单单是个烂摊子,更重要的是朝中百官对明英宗的怨气,对皇权的不信任,以及朝中的权力机构没有平衡。

如何重建百官对皇权的信心,如何重整大明朝的威严,这对朱见深是一个难题。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弥补前朝的错误,收买人心。前朝明英宗时期最令天下寒心的无非两件事:杀于谦、污景泰。

给于谦平反很简单,这也是大势所趋,于谦的功劳和忠心天地可鉴,明宪宗给于谦、王文等人平反没有任何障碍,这也符合朝中文官集团的权利要求,只要平反了于谦,就能让朝中文武恢复对皇权的信心。于谦死前任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于谦天然的具备文、武集团的身份,他代表着两种权力结构。

平反于谦没有任何障碍,如何恢复景泰帝的名誉对明宪宗朱见深来说难度很大。毕竟明宪宗接的是老子明英宗的班,叔叔景泰帝与老子明英宗的皇位争斗也是事实,轻易的恢复景泰帝的名誉地位,着实打了老子朱祁镇的脸。

不恢复景泰帝朱祁钰的名誉和皇帝谥号不行吗?还真的不行。

如何评论景泰帝这7年很关键,朱祁镇、于谦等人在大明王朝即将覆灭的危难之际,力挽狂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承认景泰帝的皇帝名份才能够确保大明朝的正统传承关系。

这很玄妙,明英宗一帝两朝,干得并不怎么样,远没有景泰帝那7年有成就,这是天下共识。如果不承认景泰帝的皇帝身份,那么让天下人觉得朱见深所谓的正统不如朱祁钰的旁支。

要扭转天下的共识,又无法更改修正明英宗朝的愚蠢,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景泰帝纳入皇帝阵列中,给天下人一个信号:景泰帝也是正统,英宗、景泰两帝都是大明朝的合法皇帝。

朱见深想明白了这一点,却不能一蹴而就,他在等待时机。对于这种不明皇权深意的事情,朝中的百官虽然更希望恢复景泰帝的皇帝谥号,却不敢提出来。直到湖北一位低级的官员上奏皇帝,提出废除朱祁钰谥号中的“戾”字,恢复其皇帝谥号,可见民意是多么的精准。

朱见深对这位低级的官员既没有回复,也没有惩罚。过来没有多久,他在朝会中主动提出了恢复景泰帝皇帝尊号,并以皇陵葬制修建朱祁钰的陵墓。景泰帝朱祁钰终于得到了皇家客观而公正地对待。

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初年就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操作,这对笼络朝中百官起了重要作用,不但加强了文官集团对皇权的拥护,更是让武将集团重新建立信心,后来在平定两广之乱,收复河套,打击女真部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不得不说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位睿智的皇帝,并非史书所说那么昏庸和毫无建树。明英宗败光了前朝五帝积攒的家业,明宣宗朱见深又逐渐的恢复大明朝的元气,这是经历了英宗一朝,明朝再也无法达到顶峰。

第2个回答  2020-10-22
明宪宗向天下传递一个信息,当年朱祁镇的做法是有欠妥的。 他也迁就了这些大忠臣
第3个回答  2020-10-16
明宪宗为朱祁钰翻案等于间接的承认了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更是肯定了于谦这些大臣的忠诚,也等于向天下传递一个信息,当年朱祁镇的做法是有欠妥的。
第4个回答  2020-10-07
暗藏了自己私欲。他在帮叔叔翻案的时候。把自己的一些私人情绪带进了整个案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