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岁了,总觉得活着没意思

我30岁了,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投入精力,总觉得人生只是一场表演,要表演给旁边的人看,所以你没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活。想说的不敢说,想做的不敢做。人们说的话都一个样儿,人们的处世哲学都一个样儿。书店里的书毫无例外都在教人们如何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生存。
现实中种种的规则都是别人按照有利于他们的方式制定,而我如同身上布满了万种丝线的木偶,被人东拉西扯,一不小心没有随其心意就会被惩罚。
我白天出去,带上无数面具,应付不同情况。晚上回来,心里空空荡荡,毫无乐趣。
我曾努力地想让自己变成那种生存力很强的人,我做了一段时间,后来我放弃了。我发现要想成功就得每时每刻地在头脑中计划着未来怎么走,踩着谁,攀着谁,想的要多,手段要狠,演技要好,城府要深.
但我不想这样生活.这不是我理想中的生活,这不是我从童年一路长大到毕业到工作到结婚而一直希望得到的那种生活,这种生活要我为之奋斗我不愿.
我有时觉得出自己心里有一种理想的生活标准,这副图画我从少年时就一直模糊地勾勒着,虽然不清晰,但是很洁白,很善良,很平和,很悠闲,舒服得就像雨后闻到田野里的气息,像安静地躺在草地上看蓝天上的白云飘过.
我可以很辛苦,可以生病,可以伤心,为了这种生活我都愿意去做.
但现实比想像要低劣得多.你曾想过现实有多低劣吗?你用力去想,然后你要相信,你想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脚.所以有人说,你要想成功,就要像狼一样流血,撕杀,找准机会,团结伙伴,更多.
你选择去成功?那你先问下自己,能不能演成一个你很熟悉的电视剧里不择手段的反面角色.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想当正面角色最后大放光彩?去现实中体验一下就知道这种想法多么不切实际.
而我这个无比幼稚的人,天真的人,理想化的人,一直想保留自己那点梦想,一直想演个正大光明的角色.所以我现在切切实实地失望着:
如果可以选择,我不选择降生.
我后悔读了太多书,不然也许有份工作我就快乐了.
我后悔想太多道理,不然也许我没有准则,如墙上草乱摇我也乐此不疲.
我后悔在脑海里把公平,善良,正义,同情这些道德刻画太深,不然也许我凭借智慧耍些手段,踩下些人我也就享受成功的快乐了.
我30岁了,有生命却没生气.
我的道路上,有偶然拾得的一点小火焰,却没有一盏久长的明灯.
我迷茫得彻底,迷茫得绝望.
我快升职了,却写下这些,我甚至想放弃工作,找个山村去种地.我想找个没人能找到我的地方,在便利店里当个老送货员,当个修鞋的.没人知道我,没人在意我,没人多看我一眼,我也不用表演给谁看.
我觉得挺好,我估计我老婆会离开我.如果她离开我也没办法,要承受一种失败感,要承受一种亲人离去的苦痛.她可以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当初她肯嫁我,是因为觉得跟我过有希望,觉得我上进心强.
但我其实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只是为了生存罢了.
我很会表演,但我不愿意演下去了.真不愿,真不愿哪.
我不知道怎么办.也许你们也不知道.也许你知道但你选择接受现实然后做个对家庭有益的人,也许你知道你选择去适应然后游刃有余.而这些我做到了我也并不觉得有多享受.
这些想法我不敢跟身边的任何人说,他们会觉得我异类.
其实我早就异类,只是这些年演得跟所有正常人一样,演个人们眼中的正常人!演个人们眼中的优秀品种!
演得好累.一个不上进的人演一个很上进的人,呵.幸亏我名字不叫尚进什么的.叫高尚的人也许早就堕落了.
人生对我来说是在黑暗中爬行,偶而捡到一根小蜡烛头,你还得庆幸自己当时有火柴,不然只是空欢喜.你能点燃它,就叫做成功,然后你在光亮里前行一会,蜡烛烧没了.我又回归黑暗,继续我的爬行.
一个朋友,他说目前除了看外国综艺搞笑节目人生就没有乐趣了,然后叹了口气,我们继续喝酒.我把上面的话跟他说了,他说我太悲观.
我就知道我到底有多悲观了.

放弃--理性之于感性
2009-06-11 05:43
如果说,我们所可以称之为真正快乐的,那么说孩童时代,大多数人应该会赞同罢。

孩童时代的特点就是无忧无虑,幼稚的表现其实是缺少一定程度的理性分析的结果,这当然是因为缺少经验所至。人幼小的时候,只能通过感官来了解世界,最初的这种了解,应该是不经分析的,印象化的。就好比现在的“直映识字”。我称之为随性的,感知;小孩子看到什么总是很好奇的,有的东西无须特别记忆印象就很深刻。又比如,“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完全不需要理由,或者不去考虑理由。

可是,不知何时,我们学会了比较,联系,于是问题就复杂了。随着主观观察力的深入,和分析力的上升,我们发现,和归纳出了,周围事物的,个性和共性。比如我们能很清楚的区分出一堆苹果和梨来,而1,2岁的小孩就很难做到了。观察力,分析力低的人,总是容易把不同的事物混淆起来。如果,对以上2者过于欠缺,那么整个世界,看起来,也就千篇一律,唯有共性了......由此可见,有时寻找共性比之,发现个性,要容易得多。

理性之下,人处于一种极其冷静的状态,甚至于冷酷。逻辑思考要求,精神集中。精神高度集中时,感官也好象被忽视了。由此可见,理性是内在的思维活动,其活动的根据自然是过去的经验;就好比电脑,读取存放在磁盘中的文件。现实的情况,好比是这个经验体系中的变量,输入变量,得出结果。

当一个人的观察力,分析力十分活跃的时候,他就总能找事物中的新的特性;好奇的欲望,和发现的满足感。

在疲劳之时,人的观察能力明显下降。同理,重复单调的工作,和千篇一律,无始无终的生活,尤其能损害一个人的感知和思维能力。

生活反复折磨着我们,于是我们在自己制订的,仅有的,假期来临之时,表现出无名的喜悦.........

在这样的生活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无聊之痛苦。于是经常需要必要的刺激,而反复刺激后,其结果又如前者。人成年后,则越发缺少,思维的理性活动,而感性感知力,也开始欠缺。由于无法从自身,找到存在之意义,以至于依靠于希望,信仰。又或者,享乐主义之反复的,自我催眠,欲望享受,麻痹意识思维;而其一旦,清醒则感到无边之痛苦,终究逃避不了本心的纠缠。

另一种情况,比如科学家;其中以哲学家,和数学家,尤甚。他们始终保持着,逻辑的活跃,观察的敏锐。尽管他们,跟普通人有着一样的问题,甚至由于他们过于深入问题,其困惑和痛苦要远远,高过普通人。由于长期对冗杂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哲学家所能快乐的时刻,即少有,又十分短暂。

在此之下,普通人的意义,在于获得当前的快乐;而深思者的意义,在于超脱当前的困苦。后者所能有的快乐,几乎是出于幻想;因为,其理智,常常处于清醒的状态。

内在,思维活跃的人,往往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他们一旦走出来,和人群在一起,就会感到无限的孤独,甚至于自杀..........

普通人,人生存在的意义在于没有意义,因为其生活无须理由;哲学家,人生存在的意义,在于超越时空的幻想,因为其思维早已脱离了现实生活........

“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
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
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既然没终点回到原点
我想我们都不
不在乎”

朋友,最后送你一句,希望你能看开点,清醒着很苦,麻醉后的清醒更苦.........生活不必太在意,

有时间到农村上或者山里住几天,真的,感受下最原始最质朴的生活,也许你的心境会好些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7
活着总比死了好!

我以前也挺想死的,可是死了又如何。

如果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还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一周离开人世的100万人更有福气。
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界上5亿人。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够的衣服,有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上70%人更富足。
如果你银行户头有存款,钱包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8%的人之例。
如果你的双亲仍然在世,并且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已属于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头,带着笑容,内心充满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因为世界上大部的人都可以为样做,但是,他们没有。
如果你能握着一个人的手,拥抱他,或者只是在他肩上拍一下……你的确有福气——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上帝才能做到的。
如果你能读到这段文字,那么,你更是拥有双份福气,你比20亿不能阅读的人更幸福。
看到这里,请你非常认真地对自己说一句:“哇,原来我是这么富有的人。”是的想想这些。你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第2个回答  2009-06-06
花了好大力气看完的你文 觉得你的问题最简单不过了

哪个和尚说或"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你想要的太多 当然尘埃也就随之而来
现在你手忙脚乱的去时时拂拭 觉得累了...

你想让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个成功的人 你又觉得成功也没有意义 因为你没觉得成功给你带来乐趣 那么你就是在为别人而做自己 这样自然无趣...

估计现在你懂了我的意思 一切喜悲皆源于你自己 你在为别人而活 丢了自己...

同样处于此世 我觉得自己很快乐 我是医生 在医院也有各种关系需要打理 不过我不在乎 我只要把自己病人处理好 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到位 真诚对待自己身边的人 你不把我当朋友我也不理你 职称 奖金什么的顺其自然 什么干部我也不巴结 我用不着 我用自己的能力赚钱就行了 回家有老婆和妈妈 她们是做了解我的人 我的女儿也很可爱 我的家就是我的全部 是我的动力 周末休假 牵着老婆的手 去电影院看看最新的电影 回家的路上给BABY带一包爆米花...一个人的时候听听音乐 看看书 晒下太阳 我不在乎有谁关注我 也不在意谁不关注我 简单的目的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快乐 我很满足

我们之间的差距似乎就是你想要的太多 所以才那么多烦恼....

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但愿你能开心快乐起来 充满活力!
第3个回答  2009-06-09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老板服务态度恶劣,真把我气炸了!」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

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一个讯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此时我们就把这一项重大的责任,托付给周围的人——即要求他们使我快乐。我们似乎承认自己无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怜地任人摆布。这样的人使别人不喜欢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必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情绪稳定,能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

修行人教我们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要被环境、物欲左右; 圣经教我们要「常常喜乐,凡事包容,凡事感恩。」你的钥匙在哪里?在别人手中吗?快去把它拿回来吧!

* * * * * * 快乐的源泉来自自己,而非他人! * * * * * *
第4个回答  2009-06-04
你父母养你不容易,你还要传宗接代,为了他们活着,生活中那有那么多不想,你不想,我不想,那和畜牲有什么区别,我们是人,是要主宰万物,男人要野性,要征服,你还没有被逼到尽头,你的惰性思想是枪指到你的脑袋上,你会说,等我睡着了在开枪,你到底在什么情况下长大,是不是压力很大过曾经。还是你从没长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