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的归因偏差

如题所述

1、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又称自利偏差,是指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对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自我服务偏差往往随自我卷入的深浅而不同,自我卷入越深,自我服务的程度越高。

2、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活动者—观察者效应是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的特质。

3、基本归因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又称主要归因错误,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低估了情景的作用。

扩展资料:

1、产生自我服务偏差的原因:

(1)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更容易被注意;

(2)回忆自己的作用和贡献比回忆别人的要容易,因此会觉得自己做得比别人多;

(3)接受信息的差异可能导致我们认为自己的作用大;

(4)某些动力因素的存在促进了自利偏差。

(5)印象管理理论:人们总是试图创造一个特殊的、良好的印象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评价。当别人问原因时,人们会尽量让对方相信,成功完全是由于自己本身,而失败则不能怪自己,如此才能使对方给自己较高的评价。

2、产生活动者—观察者效应的原因:

(1)行动者和观察者的着眼点不同

行动者很难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深人的直接的观察,而由于外在的情境因素很容易观察到,它们成为知觉的对象。反过来,观察者则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行动者身上,因此行动者的个人特质就成为主要知觉对象。

(2)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信息来源不同

行动者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比较了解,而且行为者可能对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态度和能力非常清楚,于是活动者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某些短暂的因素。而观察者对行动者当时的状态和过去的行为方式不是很了解,他们就会假定行动者当前的行为和过去的行为方式是一致的,因此会归因于内在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因误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因偏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